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伊春『綠色』之路漸行漸寬
2013-01-31 08:45:0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斐 馬少忠 張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月31日訊 堅持把綠色、低碳、循環、健康、優質作為發展方向的伊春市,近年通過加大生態保護力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現在,該市不但山青水綠,更有了綠色生態產業和綠色發展方式,綠色崛起之路漸行漸寬。

  作為林業資源型城市,伊春不斷放大生態保護效應,以實施《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和『天保』二期工程為統領,持續加大森林培育保護力度,加速生態功能區建設。堅持不懈地加大『嚴管林』力度,從源頭上控制森林資源消耗,近5年來累計實現更新造林160.67萬畝,森林撫育957.04萬畝,義務植樹1823萬株,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1處、70.3萬公頃,初步形成了天然林、濕地、江河源頭、野生動物、野生植物、地質遺跡六大生態保護體系,建成了布局合理、物種多樣的自然保護區網絡。據中國林科院評估:伊春現在每年提供的生態服務總價值達1753億元,是伊春GDP的近7倍左右,具備發展碳匯經濟、綠色健康產業等後發優勢。

  依托資源、環境優勢,伊春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堅持走『生態保護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綠色經濟發展之路,著力打造以森林生態旅游、森林食品及北藥、礦產資源開發及冶金建材三大引擎產業為主的生態主導型經濟。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促進生態旅游業向四季均衡和高端化方向發展,2012年新建旅游項目32項,完成投資8億元,接待游客54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3.6億元。發展森林食品及北藥業,以藍莓、黑木耳、紅松仁等森林食品和地道藥材為重點,推進林下經濟快速發展,目前食用菌總規模達6.2億袋,種植藍莓等漿果3.38萬畝,種植和改培堅果林8.2萬畝、北藥46.2萬畝,森林食品業2012年實現增加值33億元。

  發展礦產資源開發及冶金建材業,全面加大鐵力鉬礦、翠宏山鐵礦等礦產資源開發力度,總投資100億元的鉬礦及其精深加工項目力爭在今年10月投入試生產。

  按照『林業經濟林中發展、林區工業林外發展』的總體要求,伊春把工業園區放到林外布局,在林內布局綠色生態產業園區,著力打造『龍江(伊春)綠色經濟隆起帶』。目前,該市(中心區)森林生態特色產業園已獲批為全省唯一的生態工業示范基地,正在打造全國首家國家級『綠色森林食品生態產業園』;鐵力礦產資源精深加工產業園被列為省級工業園區,進入全省3小時經濟圈內,已吸引入駐高科技產業項目12個,2012年完成投資12億元;嘉蔭跨境經濟合作產業園通過開展『一區兩園、一園兩國』建設,將俄羅斯帕什科沃木材工業園和嘉蔭對俄木材加工產業園有效整合,搭建了進出口貿易增長的有效平臺。

  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該市圍繞主業上伸下延,做好開發循環吃配文章。僅西林工業園區,就聚集了17戶以西鋼為核心的上下游企業,每年消化西鋼『三剩』廢棄物1071萬噸,不但年增產值3.5億元,還有效減少了工業污染。依托優勢科學選資,新上項目做到新型發展,對污染排放不達標的工業項目堅決不上,5年來全市被擋在生態環保門檻之外的項目累計達100餘個。提標設限強化治理,大力開展節能減排和污染治理,萬元GDP綜合能耗同比下降3.5%,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中國低碳宏觀戰略研究案例』,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實現了質量和效益的同步提昇。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