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1月31日訊 經過幾年的實踐,望奎縣探索“5+1”模式,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131元,較上年增長18%,今年保持20%以上增長速度。
“公司+農戶”訂單農業保銷路。發揮雙匯北大荒肉業、天露糖業等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通過與農戶簽訂產銷合同等形式,有效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雙匯北大荒肉業在生豬價格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出臺了保護價收購政策,使全縣的生豬產業得以健康發展;天露糖業重新啟動了望奎糖廠,與農戶簽訂了4萬畝甜菜種植訂單,為這個縣特色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東郊鄉“黃麻子”土豆搬上了互聯網,實行網上聯系、網下訂單種植的模式,形成“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經營鏈條。
“合作經濟組織+農戶”降低風險增收。引導扶持農戶加入各類農會組織,依托合作組織實施標准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同時,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全方位服務,降低農戶增收風險。全縣現在已建起合作組織570個。
“經紀人+農戶”對接市場架“金橋”。引導2000多名經紀人做好引帶示范作用,使分散經營的農戶與市場實現有效對接,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農民科學種田意識。惠七滿族鎮農民經紀人聯合8家收購點和一些種植大戶抱團闖市場,向種植戶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的種植技術,增強農民種植大豆的科技含量。去年,他們瞄准食用豆,種植“雙高”大豆7萬畝。蓮花鎮經紀人把農戶手中的柳編制品銷售到日本、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年創產值200餘萬元。
“生產基地+農戶”實現利益最大化。馬鈴薯、萬壽菊、烤煙等特色經濟作物是望奎的優勢產業,他們引導農戶建立特色作物生產基地,走標准化、規范化、集約化模式的現代農業之路。東郊鄉種植“黃麻子”馬鈴薯已有30多年的歷史,已經建立69個種植、銷售服務網絡基地。在種植上實現統一布局、統一品種、統一配套技術的模式,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產業化發展格局,實現農民利益的最大化。
“科技專家+農戶”依托技術奔富路。采取一張培訓卡、一張明白卡、一本技術手冊和一張技術光盤等培訓模式,著力培養有知識、有技術、會經營的現代農民。天露糖業選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到甜菜種植戶的田間地頭,從選籽、育苗到田間管理,手把手指導農民走科技致富路。去年初以來,科技人員已開展瓜菜棚室生產專業技術、生豬標准化養殖技術、棚室蔬菜生產技術、四大技術規程、烤煙標准化生產技術等專題培訓,培訓農民近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