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日訊 1月26日,29歲的賓縣婦女段曉萍在市婦產醫院產下三胞胎男嬰。三兄弟的體重分別為2.2公斤、1.8公斤和1.6公斤,是少見的“雙卵三胎”。

保溫箱裡的三胞胎。
三胞胎男嬰“萌”到爆
昨天上午,記者在市婦產醫院新生兒科監護室見了出生剛5天的三胞胎。在三兄弟的手腕、腳腕上都套著有媽媽名字的手鐲,分別標注著大男、二男、三男用以區別。
細看“三兄弟”,大男長得最“標致”,二男和三男長得非常像。采訪期間,二男還睜開眼,向記者們“拋了個媚眼”。
“多胞胎很少有足月分娩的,老二和老三妊娠周數短、體重低,沒想到生命力這麼頑強。”兒科主任趙華賢這樣告訴記者,二男和三男都患有早產兒腦病、低鈣血癥,三男還合並蛛網膜下腔出血,目前正在監控治療。
兄弟“性急”早生5周
三胞胎的媽媽叫段曉萍,今年29歲,是賓縣賓州鎮的村民。三胞胎還有一個姐姐,今年已經9歲了。段曉萍的婆婆也懷過雙胞胎,但沒能存活。
懷孕8周時,段曉萍曾在當地醫院檢查,三胞胎險被當成“葡萄胎”。她的預產期本是3月5日,可在26日凌晨就出現腹痛,被家人送到市婦產醫院。
產三科醫生經超聲檢查診斷,確定為妊娠34周+5天,兩個嬰兒有臍帶繞頸。醫生與家屬溝通後,決定實施剖宮產手術。
三兄弟“共享”倆胎盤
為段曉萍“接生”的產三科副主任魏鴻麟告訴記者,由於多胞胎孕婦的子宮過度膨脹,因此發生產後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的危險比較大,孩子也存在早產並發癥、發育不良的風險。
據了解,由於母親高危早產,並且患有低蛋白血癥,三個新生兒的“個頭”都不大。可能是大男“獨享”一個胎盤,比較健康,體重也相對較高;二男、三男共享一個胎盤,分別臍帶繞頸一周、三周。
醫學小知識
這三個男娃屬於“雙卵三胎”,即母親排出的兩顆卵子同時受精,其中一顆受精卵在發育過程中分裂成兩個個體。二男和三男就是由同一個受精卵分裂形成,因此他倆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而“大哥”卻不一樣。據了解,三胎妊娠的發生率極低,大概為單胎妊娠的五千或萬分之一,“雙卵三胎”更是少見。以我市每年出生約7萬名新生兒估算,每年可能出生7-14名三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