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六百天生『熊貓俠』合力建起『熊貓血』庫
2013-02-01 10:39:19 來源: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珣 胡津銘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日訊  在冰城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血液為RH陰性血型,佔有量僅為3‰至5‰。因其稀少,這種血也被人們稱為“熊貓血”。他們曾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如今以血結緣走到了一起,600餘名成員組成了哈爾濱稀有血型互助會,他們時刻准備為陌生人挽起袖管,輸送自己的熱血。接下來,讓本報記者帶領大家走進他們的世界。

  工作人員正在采集血液 

  “熊貓俠”各個都是普通人

  哈爾濱稀有血型互助會中600多名志願者都是RH陰性血型,他們合力建起了一個“熊貓血”庫,成了全國獨具特色的熊貓血儲備。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有學生、乾部、知識分子、老板、工人、下崗職工、打工者……

  王籍鋒是一名普通商人,同時也是哈市稀有血型互助會RH陰性O型組的組長。王籍鋒自2006年加入互助會以來,獻血次數達13次,獻血總量超過5000毫昇。每當有人需要血漿,只要條件允許,王籍鋒都會欣然前往。他說:“既然我們是天生的‘少數派’,那麼我們就更應該像一家人一樣互相幫助。”

  劉少仁是哈市一名出租車司機,他身體裡流淌著的也是“熊貓血”——RH陰性B型血,今年49歲的他,發現自己是稀有血型的時間僅6年。他說,第一次獻血完全是一次偶然。2007年的一天,劉師傅拉乘一名血站的工作人員去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送血。途中劉師傅與這名血站工作人員的談話,改變了他對獻血的看法。劉師傅告訴記者:“以前我怕通過獻血染上其它疾病,所以一直有顧慮不敢去獻血。而聽過血站工作人員的講解後,我知道只要是在正規的獻血點進行捐獻就沒事。於是,送完那名血站的工作人員我馬上開車到道裡區買賣街的獻血點去獻血了。”獻血後的第十天,劉師傅領到了一本獻血證,血站的工作人員告訴劉師傅,他是RH陰性B型血,屬於稀有血型。得知這一消息,劉師傅著實吃驚了好一陣。“從來沒想過自己還是‘稀有資源’了。”劉師傅半開玩笑地說。自2008年以來,劉師傅先後多次無償獻血,總獻血量達3000毫昇。

  隨時准備為素不相識的人挽起袖管

  哈市稀有血型互助會自2000年成立以來,從最初的十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600多人,大家互相留下聯系方式,並約定每一名互助會的成員都要保證24小時開機,因為不知何時,就會有人需要他們。

  一次,正在哈市依蘭縣施工的德國專家蘇爾茨突然出現上消化道出血,大口嘔血,急需輸血。蘇爾茨要求中國方面送他回國,他說自己是RH陰性O型血,在東柏林有兩個人和他血型一致。哈爾濱紅十字血站得知後,立即連夜尋找RH陰性O型血志願者,獲得了1600毫昇血,挽救了德國專家的生命。

  2008年夏天,鶴崗市一個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人突然病情加重,需要隨時輸血,否則面臨生命危險。而這位患者的血型卻是RH陰性B型血,平均一萬人中纔能找到一個。哈市紅十字中心血站得知後,立即通過稀有血型互助會的QQ群,迅速找到了10多個RH陰性B型血的獻血者,劉少仁正是被通知的成員之一。接到電話後,劉少仁立即和其他幾位成員趕到了獻血點。獻血後,病人家屬想要給成員們錢表達謝意,但是被他們拒絕了。劉少仁說:“看到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感謝了。”

  今年49歲張連勝,是稀有血型互助會RH陰性B型組的組長。作為較早加入互助會的一員,張連勝目前總獻血量已經近萬毫昇。張連勝告訴記者,雖然獻過很多次血,但大多數情況都不知道獻給了誰。“雖然是素不相識,但既然是獻血救人,我們當然義無反顧。”

  他們親如一家以血結緣相識相知

  加入互助會後,很多原本素不相識的稀有血型持有者聚集在了一起,也許是因為身體裡都流著“熊貓血”,很多成員第一次見面就一見如故,成為了好朋友。RH陰性O型組的組長王籍鋒說:“哈市紅十字中心血站會為我們互助會定期舉行一些聯誼會,讓大家都互相結識,還經常在節日裡互發問候,為每個成員准備禮物等,讓我們感覺在這個大家庭中,有家的感覺,很幸福。”

  作為RH陰性B型組的組長,張連勝也對自己所屬組的會員們非常熟悉,只要力所能及的事情,張連勝都會盡力幫助。一次互助會的一名女成員因子宮肌瘤入院,但院方因沒有足夠的存血一直不敢手術。醫生告訴女成員的家屬:“我們已經在排號等待血漿了,但她的這個病拖不起啊。”張連勝知道此事以後,立刻聯系了醫院和血站的相關工作人員,然後叫來幾個組員為她輸血。獻完血後那名女成員和家人多次表示感謝,張連勝說:“我們都是千分之三的稀有血型擁有者,而且我們都是互助會大家庭的一員,我們不幫你誰幫你啊。”

  每個人

  都是活血庫

  記者從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血站了解到,由於稀有血型人群處於動態變化之中,為保障血液供應,血站采取以冰凍血液為保障、以冷藏新鮮血漿為依托、以互助會人員即時召集為支橕的三級聯動供血機制,保障稀有血液的供應。但在2000年稀有血型互助會成立以前,哈市“熊貓血”曾一度處於“零庫存”的尷尬局面。互助會成立後,哈市紅十字中心血站對篩選出的每名RH陰性血型者的資料匯編成《RH陰性者檔案》,除冷藏血漿儲備外,哈市紅十字中心血站對“熊貓血”儲存以“零下80℃凍存”為主,一旦出現急診大量用血需求,可以緊急招募互助會志願者或啟用“凍存血”,不會出現“零庫存”。

  據哈市獻血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王軍介紹,雖然哈市血站每個月都在貯備40個單位8000毫昇的RH陰性血,但冷藏和冷凍血漿也有保質期,一旦過期將無法使用。為了避免“熊貓血”過期造成浪費,一旦出現大量用血需求,市紅十字中心血站可以緊急招募互助會志願者獻血。王軍說:“最安全的保存方式,是把血液存在志願者的身體裡。所以每一名互助會的志願者都是一個活血庫。哈爾濱的稀有血型互助會現在已成為全國會員最多,獻血最多,救助危重病人最多的稀有血型互助會。”

責任編輯:李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