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1日訊 1月31日凌晨四時左右,伴隨哈爾濱第16場雪開始飄下,清雪工人辛勤的身影就出現在哈爾濱街頭。由於氣溫逐漸昇高,小雪變成了雨夾雪,而且雪邊下邊融化,摻雜著路面的灰塵,不久路面就變得泥濘不堪,這給清雪工作帶來很大不便。“日間降雪還只是小規模降雪,據氣象動態信息,1月31日夜間還可能迎來中到大雪,所以真正的戰役還在夜晚。雖然日間路面較為泥濘,但為不影響交通,只能錯過高峰期夜間集中清掃。所有人工和設備隨時准備上崗,爭取夜間將路面摻雜淤泥的積雪全部運出。”哈爾濱市環衛辦副主任孫明磊對這場雪的清理做了充分准備。
據了解,哈爾濱冬季雪期5個月,年均降雪20場、降水量40毫米左右。而去年入冬以來,哈市降雪頻繁,降雪過程時間長,降水量高於近5年來同期水平。據統計,2012年11月11日第1場降雪至12月29日,50天內的降雪天數達到25天,平均每兩天一場降雪。特別是11月份的降雪為1961年至今51年來的最大降水量。今年冬天是哈爾濱市28年來最冷的冬天,清雪任務的艱巨可想而知。有市民評價:“今年天冷雪大,但街路被清掃出來的速度有目共睹,幾乎隨時隨處能看到清雪工人辛勞的身影。”
一雪一會商
120萬立方米積雪出城
據哈爾濱市環衛辦介紹,他們將降雪預警劃分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四個等級,確定全市清冰雪街路2455條、5072萬平方米的街路實行分類管理,具體劃分為A、B、C三類。按要求,大雪、中雪,A類街路在降雪過程結束後60小時內清理拉運完畢;B類、C類街路在降雪過程結束後84小時內清理拉運完畢。小雪,A類、B類、C類街路,在降雪過程結束後60小時內清理拉運完畢。
針對今年清雪工作的嚴峻形勢,哈爾濱市建立聯動機制。市直部門之間,市、區之間,區、街之間建立了緊密的協作聯動機制。財政部門積極籌集落實以獎代投資金;市氣象局制定專門的氣象預警預報方案,並開發利用互聯網和手機短信兩個服務平臺,及時提供預報信息;公安交管部門積極保障清雪過程中的交通秩序和作業人員安全;市民政部門積極協調駐哈部隊做好災難性清冰雪的應急准備,等等。此外還建立了“一雪一會商制度”,堅持綠色清雪,堅持邊下邊清、邊清邊運,堅持保交通與保環境並重,堅持主乾街路和背街背巷清冰雪工作同步推進,堅持車行道和人行道同步清理。據了解,十餘場大雪,哈市共出動各類清冰雪機械2萬餘臺次,人力19萬人次,運出積雪120萬立方米。
20分鍾巡回
六成街路“雪金剛”代勞
記者從市環衛辦了解到,為保證每20分鍾巡回清掃一次的要求,省、市、區政府共同投資1.37億元,購置清冰雪專用設備271臺套,加上原有清冰雪設備,全市各類清冰雪機械設備達到781臺(套),目前六成街路實現機械化清雪,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清雪工人的重擔。
市環衛辦副主任王勇介紹,他們還建立了清冰雪快速應急機制,結合每個區實際情況將現有清冰雪機械設備編組,根據作業量和作業范圍進行定點位,定作業線路,定作業量,統一作業。同時建立每場降雪雪前會商制度,由市清冰雪辦、氣象、交管、交通和各區作業單位針對降雪的雪程、氣溫、降雪量等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應對措施,並根據降雪實際下達指令,及時組織清冰雪作業。此外哈市清冰雪工作采取作業檢查、社會參評和媒體監督相結合的方式,考評各清冰雪責任單位清冰雪的進度、作業質量和融雪劑的使用管理。同時建立了清冰雪作業獎勵機制,市財政落實2000萬元,設立了專門的清冰雪獎勵資金,采取以獎代投的方式發放,調動各區清冰雪工作的熱情。對區域清理進度慢、作業不達標和不落實管理責任的問題,將按照《哈爾濱市對清冰雪工作責任單位責任人實行問責實施細則》實行問責。
間斷性清雪
路面薄冰積雪運輸待解決
目前全市清冰雪還亟需解決的困難首先是路面結薄冰問題。王勇告訴記者,雖然目前積雪得到及時清除,但路面薄冰,特別是交通路口、橋梁隧道等關鍵節點的路面薄冰仍然普遍存在,影響了城市交通。產生這一問題有多方原因:氣溫偏低、空氣濕度較大、日照時間短,以及汽車尾氣凝水滴落等。
雖然在過去的十餘場清冰雪戰役中,環衛部門晝夜兼程,基本保證了交通順暢,但從總體情況看,將積雪清運出街路的效率還相對較低,特別是在二、三類街路這一情況較為突出。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有效作業時間短。為最大限度減少城市交通壓力,環衛部門目前規定的運輸時間主要集中在晚間,白天基本難以開展有效的運輸作業。二是降雪頻次高,而且每次降雪時間都比較長,往往是前一場雪還未運走,又出現新的降雪天氣,導致新的雪堆不斷出現。三是清運效率不高。街道辦事處負責的二、三類街路由於設備、人員力量不足和社會車輛佔道停車,清運效率較慢,影響了整體清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