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2月5日訊 一個13人的盜竊團伙,從2012年3月起,盜竊多家車庫、倉庫,累計作案100餘起(目前已核實28起),案值100餘萬元。日前,該團伙成員被哈市公安局巡警支隊抓獲。4日,被盜者們在反贓現場取回部分被盜財物。

案發現場
垃圾桶頂庫門 大米白面全搬空
“一大早,就見車庫的防盜門被拽開了!”提起去年車庫被盜,家住香坊區中北春城的曹先生仍難掩氣憤。去年5月27日清晨,曹先生去車庫取車,發現車庫的門被垃圾桶頂起來了,他從縫隙中鑽進去,車還在,可裡面的大米、白面、豆油都不見了。“車庫的防盜鎖硬是給撬開了,車庫頂棚連接鎖鋼條都給拽開了。”曹先生報警時纔發現,臨近的多個車庫的門也被撬了,一夜之間15家被盜。
去年11月中旬,大新鞋城倉庫也失竊了,業戶上千雙皮鞋被盜,損失慘重。2012年11月初,哈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巡邏七大隊經調查發現這些案件為一伙人所為。2012年12月6日,一名叫周某的男子進入警方視線,去年12月15日凌晨,民警在香坊區香順街將其抓獲,當場繳獲運送贓物的被盜面包車一輛、高檔煙酒10餘箱。根據該人供述,其餘團伙成員陸續被抓獲歸案。
白天收廢品晚上偷 修庫門的賣“線索”
經審,該犯罪團伙從2012年3月起,用鐵?撬壓等手段,對哈市多個居民小區、企事業單位、商業區的車庫、倉庫進行盜竊,累計作案100餘起(目前已核實28起),盜得高檔香煙300餘條、高檔白酒200餘箱、皮鞋1000餘雙、電腦顯卡11箱、基建鑽頭16箱以及包括米面、襪子在內的各類物品上萬件,案值100餘萬元。
他們每隔兩三天就盜一次,一次盜一串庫房,小到大米、豆油,大到基建鑽頭,無所不偷。白天,他們是廢品站的老板、小工,晚上,他們就是竊賊。他們自己踩點或根據“線人”的線索,針對一個區域盜竊。給他們提供線索的人,竟是那些修車庫門的人。他們將線索提供給撬盜團伙,一旦成功,他們還會分到線索提供費,而每遇有因撬盜團伙弄壞車庫門來修理的,“線人”也會給撬盜團伙30元提成。
為運贓盜輛面包車
被抓竟悔錯過“旺季”
13名犯罪嫌疑人均來自安徽,最大的37歲,最小的17歲。13名成員按“優勢互補”原則,形成分工,有牽頭者、撬壓員、駕駛員及搬運工等角色。30或37歲的牽頭人負責開鎖及開車,17至26歲的團伙成員負責搬運物品及望風。他們最初是用手推三輪車運贓,後改用摩托車,後來還專門盜了輛面包車來運贓。
偷來的茅臺、中華等煙酒,他們自己享用一些,剩下的就和其餘贓物一同賣給廢品收購站。這些廢品收購站多是安徽人所開,有人是為老鄉情面,有人是貪圖利潤。作案之餘,他們就到賭博廳、洗浴中心消費。年前落網讓他們倍感遺憾,因為春節前是“盜竊旺季”,能偷到不少財物。
目前,案件正進一步追捕調查中。4日,曹先生和同住中北春城的鄰居在返贓現場,取回部分被盜財物。辦案人告訴記者,很多市民認為車庫被盜損失小,便沒有報案,這對破案十分不利。警方提醒市民,盜賊都是盯梢發現車庫有東西纔下手,市民搬年貨時,要格外留心是否有陌生人盯梢,最好別在車庫中放貴重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