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市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新高 規模化水平顯著提高
2013-02-06 10:14:03 來源:大鵬新聞網  作者:孟寶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6日訊 糧食總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特色產業規模化水平顯著提高,產業化龍頭集群不斷壯大……回眸2012年,一陣陣現代農業的氣息迎面撲來。

  土地不只長莊稼,農業不僅是基礎。在市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上,牡丹江市明確提出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開發農業多種功能,讓牡丹江這片沃土產出的效益最大化。圍繞這一思路和部署,如何進一步放大牡丹江市農業的比較優勢,讓“小農業”實現新的大作為,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緊緊抓住產業化這個牛鼻子

  【亮點回放】2012年,牡丹江市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糧食總產達59.6億斤,被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162家,參與產業化經營的農戶新增4000戶。

  【報告精讀】全會報告提出,以稻米、食用菌、果菜、烤煙、畜牧和林下經濟為重點,沿江河開發農業產業示范帶,大力發展城郊棚室經濟,推動“糧菜換位”,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生產規模突破35億袋(塊)。

  【各方聲音】市農委主任閆海民表示,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產業化既是火車頭,又是“裡程碑”。在推進農業產業化上,今年牡丹江市將重點從兩方面下功夫。一是以結構調整為著力點,加快打造沿江農業產業帶、加快打造環城(鎮)都市農業圈、加快打造六大特色產業優勢板塊等,進一步優化牡丹江市農業產業布局。二是以龍頭培育為牽動點,通過強化項目建設擴龍頭、搶抓政策機遇強龍頭、加快基地規模壯龍頭,加快構建農業產業集群。

  市畜牧獸醫局局長姜國彥表示,去年,牡丹江市有一批億元以上大項目落地開工,這些農業項目在推動牡丹江市固定資產投資的同時,也為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積攢了後勁。在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牡丹江市要把項目緊緊抓在手上,進一步加快在建項目的推進,做好基地建設,促進這些項目盡快達產達效。要充分挖掘和發揮我市的比較優勢,爭取有更多的畜產品、綠色食品精深加工項目落地。同時,要引導牡丹江市地方企業通過靠大聯強,實現擴張發展,並以農業產品加工專業園區為載體,實現精深加工企業聚集發展。

  合力打造綠色有機食品之都

  【亮點回放】2012年,全市新建50萬畝國家級綠色食品大型基地,綠色有機認證面積達380萬畝,東寧雨潤黑木耳大市場被農業部批准為國家級黑木耳批發市場。

  【報告精讀】全會報告提出,把握牡丹江市山區、積溫、降水、土壤等特征,堅持既求數量、更求質量,既求增產、更求增收,發展壯大特色農業,打造中國綠色有機食品之都。

  【各方聲音】穆棱市委書記李大義認為,縱觀全局,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已進入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在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產業上,牡丹江各縣(市)都各有優勢,但由於沒有系統的發展規劃,基地分散、產業雷同,難以形成規模優勢。在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上,全市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在這方面,今年穆棱市突出了生態主題和特色高效農業、現代莊園經濟等重點,制定了“一縣四品”主導產業三年發展規劃和沿河沿路產業帶規劃,著力打造穆棱有機食品產業集群,樹立具有穆棱地域特征的現代品牌農業。

  牡丹江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牛立武認為,當前,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產業既值一個大有可為的“黃金發展期”,又是一個大有作為的“激烈競爭期”。牡丹江市要做大建強綠色有機食品之都,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著力通過發展精品農業,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在錯位發展中搶佔高檔消費市場,著力通過發展品牌農業,進一步提高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在取得可觀效益的同時,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讓沃土產出更大的效益

  【亮點回放】2012年,牡丹江市對俄農產品出口基地達到25萬畝,地產農產品出口19萬噸,啟動了穆棱市千棟溫室大棚小區,九福生態養殖場等一批大基地建設。寧安、東寧等縣(市)的“莊園經濟”發展迅速。

  【報告精讀】全會報告指出,開發農業多種功能,發展設施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境外農業,培育“莊園經濟”等農業新業態,拓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空間,讓牡丹江這片沃土產出的效益最大化。

  【各方聲音】市農委主任閆海民認為,現代農業不僅是要在一產上實現現代化,還要在三次產業發展中起到連接第二產業聯動第三產業的作用。為此,要求牡丹江市農業要以工業化、城鎮化理念為統領,堅持農業布局調整、體系拓展和功能開發並重。今年我市農業要以裝備提昇為支橕點,在加快提昇農業綜合產能的同時,通過項目建設和對上爭取工作,積極為全市投資拉動工作做出貢獻。同時要將特色產業的發展與休閑、旅游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擴大農產品出口規模,做大境外農業規模,不斷開發和釋放農業的多種功能。

  穆棱市委書記李大義表示,“莊園經濟”是在歐美國家出現的一種農業發展模式,是集種養加、產供銷、游購娛為一體的農業開發和經營組織形式。今年穆棱市將大力推行整流域治理的生態莊園模式,打造“穆棱水保樣板”,圍繞退耕還草、還林、還牧,結合休閑旅游、林下經濟發展,力爭在每個鄉鎮建設1個生態莊園試點,從而為全市莊園經濟發展做貢獻。

  他山之石

  近年來,山東省臨沂市通過六化發展,大力打造現代農業。一是科技化。通過強化科技支橕,臨沂市在1000萬畝土地上實現了278億產值,土地產出率是我市的3.8倍。二是規模化。構建了“南部糧食蔬菜、北部林果畜牧、西部林果藥化、東部糧油果茶”的特色產業板塊。三是產業化。全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923家,產業化帶動基地農戶總數達到138.66萬戶。四是品牌化。臨沂“三品一標”認證產品達到1092個,認證數量居山東第一。五是市場化。全市共建有農產品批發市場120處,年交易量900萬噸,交易額380億元。六是合作化。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8630家,吸引和帶動113萬農戶開展合作經營。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