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7日訊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朝王安石的《元日》一詩,說出了我國在爆竹聲中辭舊迎新的習俗。爆竹一直以來,都是千家萬戶新年必備的喜慶物品。記者走訪我市煙花爆竹市場,感覺與往年此時相比,顯得冷清了不少,沒有了往年的火爆場面。
商家說:因為煙花爆竹市場搬家了
近日,記者來到往年位於西解放路口的煙花爆竹大街,這裡沒有了彩門和往日的繁華熱鬧,只有兩個賣對聯的攤位。攤主告訴記者,煙花爆竹市場搬到比優特時代廣場那裡去了。
在趕往比優特時代廣場的途中,記者腦海中浮現著每年煙花爆竹市場熙來攘往,銷售火爆的熱鬧場面。可走到那裡,只看到十多個銷售煙花爆竹的攤位,多數攤位前都沒有顧客,記者以為下午2點多也許是銷售清淡的時候,可銷售商告訴記者,今年的煙花爆竹銷售就是清淡,每年這時候一天要賣到二三千元,可現在只能賣到幾百元。談到原因,商家說,一個是煙花市場搬家,很多人都不知道;二是這裡人流沒有原來的地方多;三是煙花爆竹的價格略有漲幅。
據介紹,鶴崗市春節只有這一個煙花爆竹市場,而且品種非常齊全。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個攤位的煙花爆竹都是大大小小近百種,“年年發”、“大中華”、“浪漫花海”、“群花爭艷”、“大地紅”等應有盡有。
市民說:慶年的娛樂方式多了
采訪市民時,大家對過年燃放煙花爆竹熱情不那麼高,很多人認為放點有那意思就行了,現在過年娛樂的方式那麼多,再說放多了煙大污染環境,小區的清潔工也挨累。
家住新鶴小區的周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家這兩年過年都是買三掛‘大地紅’,吃年夜飯時放一掛,半夜吃餃子時放一掛,初一早上再放一掛就完事了。放那麼多也沒什麼用,住樓空間小,一響嚇一跳,早上一地紅紙屑,清潔工還得挨累,大過年的,都不忍心。”
正在時代廣場購物的張先生說:“過年放炮是必須要放的,但肯定不像以前放得那麼多,現在過年有春晚、有麻將、有電腦,年輕人和孩子們有電子游戲,誰還願意在外面挺冷的放炮玩兒啊。”
不過也有市民表示,過年應該多准備些煙花爆竹會增加新年的喜慶色彩。尤其是家裡有小孩兒的,看到孩子們在煙花前歡呼跳躍,那纔是年氣十足呢。
銷售環境變了,人們觀念變了,這也許就是鶴崗市今年煙花爆竹市場銷售不太“火”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