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鏡界  >  鏡界列表
搜 索
【春運故事】調車員趙修君:貨運列車上的『鉤子手』
2013-02-09 12:37:41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9日訊(記者 王蕊)一年一度的春運正在悄然進行著。2月9日是臘月二十九,人們都在這個時候舉家團聚,或圍在家人身邊聊天,或吃上一頓可口的飯菜,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就在這樣一天,調車員趙修君沒有休息,而是在哈爾濱車務段黎明火車站的繼續他的調車作業,為哈爾濱的貨物運輸作保障。

太陽下,趙修君工作的身影。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今天,雖然是春節前的最後一天,但調車組的工作仍悄然地進行著。趙修君是哈爾濱車務段黎明火車站調車長,與往常一樣,他在昨天18點就來到單位值班,今天,他還要值一天的班,到晚上18點。早上7點30分,記者在他的辦公室見到了他。

  對於在今天值班,並沒有影響到趙修君的好心情,沒有什麼怨言,反而一張嘴就開始惦記著手頭的工作了。“進入春運了,貨物運輸也自然地多起來了,如果在家,我也總惦記著今天的活兒呢。”

  說著,少話的趙修君換上了工作服,就開始看今天的調車計劃單。沒過多久,發往開發區、九三、糧庫的貨就到了,接到指令的趙修君趕緊出了門。

趙修君“掛”在車上。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鐵路調車組是鐵路系統中的重要工種,在繁忙的鐵路運輸工作中擔負著重要一環,一趟列車需要調車組人員的精心安排,纔能實現解體、編組、取送等作業的完成。


  作為調車長的趙修君今年只有29歲,與他的年齡相比,記者看到的更像是一個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人,話語間添了一份沈穩,尤其是一說起工作,他便馬上認真起來。“貨物都是從外地運來哈爾濱的貨,通常都是為企業服務,而除了商品外,還有老百姓吃的豆油、大米等生活物資,春運期間,我們的工作也是為節日市場的正常運行提供了保障。”

  進入2月,天氣仍然很寒冷,今天的哈爾濱還是零下20℃,沒過多久,在室外指揮工作的趙修君的臉上都被凍紅了,風吹得的他不時地捂著自己的臉,霧氣也經常將眼睛蒙上一層薄霜。

  趙修君說,他跟工友們通常都是這樣的室外作業,一乾就是四五個小時,而這樣的溫度不算是最冷的,進入冬天,零下三十多度是常有的事,尤其在漫漫長夜中最寒冷的時刻,再加上車輛行駛中的風,吹得臉頰像刀刮一樣的痛,身上出了汗,一上車風一吹瞬間就像冰一樣貼在身上。

  “天冷的時候,我就拿雪搓搓手,但是天氣特別冷的時候,手上經常生凍瘡,沒有別的辦法。”

  說話間的功夫,只見趙修君順著梯子爬到了2米多高的車體上,又順著梯子爬了下來,邊來回探望,邊與周圍的工友們安排著這些貨如何給車編組、誰來跟車等問題。當他爬下梯子拿下手套時,趙修君的手就被凍得不聽使喚了。

  趙修君告訴記者,到達車站的每一輛車,都要一輛輛送到企業,企業把貨物裝卸完了後,再一輛輛取回車站編組成列,編出的每一趟列車。而聽起來很簡單的工作,由於作業條件十分惡劣,這個工種的傷亡指數是鐵路所有行業工種中最高的,休息時間是最少的。

  “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在車幫上領車,經常會在車幫外面‘掛’著,可車體都是鐵的,天還冷,風一吹,時間長了,帶著手套也沒用了,手都凍僵了。腳也一樣,都沒知覺了。最長的一次,我在車外掛了一個小時。”趙修君解釋說,這種時候手腳失去知覺是很危險的,容易掉下去被刮倒、崴腳,甚至更嚴重的創傷。而面對這些困難,話少的趙修君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沒啥”。

  作為一名調車長,年輕的趙修君更是這裡的領頭人,每一個環節他都親自查看,從頭走到尾,認真查看車門是否關好、折角塞門是否全部打開、關門車的編掛是否符合要求、人力制動機是否全部撤除等等,再把列車發往全國各地。由於調車組的工作沒有晝夜之分,年紀輕輕的趙修君已經患有神經衰弱、關節炎和風濕病。

  趙修君告訴記者,他的母親也是為鐵路職工,退休前在機務段工作,長期以來的耳濡目染,讓他與鐵路早早結下了不解的情結;面對困難時,母親的以身作則和教誨也激勵著他堅強地面對。

  “我們這裡的人都很朴實,乾起活來一句怨言都沒有,我們就想著乾好自己手裡的活,為企業服務好。”

  就在完成了這些工作後,趙修君告訴記者,他就要去領車了,采訪也要到此結束了。在大年三十,很遺憾沒能看到他跟工友在小辦公室裡吃上一口熱乎的餃子,給爸媽打上一個熱絡的電話。

  而在整個黎明車站調車組,今天像趙修君這樣的值班工友還有28個,在闔家歡聚的日子裡,他們捨棄了陪陪家人和朋友的時間,只看到一個個消瘦的身影,沒有一絲地停步地,隨著列車漸漸遠去,帶著自己的信念,開始他一天的工作……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