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省營養辦主任牧童:做好我省農村義務教育改善學生營養
東北網2月12日訊 記者王蕊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於2011年啟動實施。據悉,蘭西縣、望奎縣、泰來縣和拜泉縣等11個縣為國家試點縣,此次營養改善計劃共惠及我省903所學校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近日,省教育廳副廳長、省學生營養辦主任牧童同志就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接受了記者專訪。

富裕縣的學生吃到嘴裡的營養餐。資料圖
問:我省在哪些國家試點縣開展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
答:根據國務院總體部署,我省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大慶市林甸縣,綏化市蘭西縣、望奎縣、青岡縣和明水縣,齊齊哈爾市的龍江縣、泰來縣、甘南縣、富裕縣、克東縣和拜泉縣等11個縣為國家試點縣。此次營養改善計劃共惠及我省903所學校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
問:營養改善計劃中央資金補助標准是多少?
答:中央財政為試點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標准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學生在校時間200天計算,所需資金全部由中央財政承擔。
問:中央財政每人每天只補助3元錢,這3元錢應該怎麼理解?能否有效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現狀?
答:此次計劃對國家試點縣除縣城以外的所有農村義務教育學生,中央財政按每人每天3元的標准提供營養膳食補助,學生一年在校200天,每年就要安排160億元資金,是一筆不小的錢,而且將成為每年的剛性支出,這在當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各方面都需加大投入的情況下實屬不易,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學生營養改善工作的關心和重視。
其實,中央拿的錢不只是3元。這3元有三個定位要明確:第一,補助。為什麼叫“營養膳食補助”?意思就是不是政府全包,不是免費午餐。第二,扶貧。中央提供的膳食營養補助覆蓋的都是特困地區,帶有扶貧款性質,不同於一般專項資金。第三,新增。中央財政做的不是減法,而是加法,是在進一步提高現有“一補”標准基礎上新增加的一項資金。統籌起來計算,原來已享受“一補”的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每天將得到生活膳食補助7元至8元。在大部分農村地區,這一標准可以基本解決吃飯問題並保證有一定營養。
問: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方案和組織機構建立情況?
答:為了做好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省政府辦公廳於2012年3月23日印發了《關於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意見》(黑政辦發〔2012〕23號),成立了有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等19個部門參加的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地點在教育廳,負責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的日常工作。
問:我省各試點縣采用哪種供餐模式?
答:我省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供餐模式,擬采取多途徑、多形式地開展學生營養改善工作。有學校食堂的以通過學校食堂供餐方式為主,沒有學校食堂的可向具有資質的餐飲企業、單位集體食堂購買供餐服務,偏遠地區在嚴格規范准入的前提下可實行個人或家庭托餐等供餐模式,為學生提供完整的午餐或蛋、奶、肉、蔬菜、水果等加餐、課間餐或其他營養補充、乾預。鑒於目前我省農村學校食堂現狀,試點初期采用每天免費向試點地區學生提供學生飲用奶和雞蛋改善學生營養,同時加快農村學校食堂建設,力爭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盡快轉為以學校食堂為主要供餐模式改善學生營養。
富裕縣的學生吃到嘴裡的營養餐。資料圖
問:省學生營養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擔負什麼職責?
答:省、地市和試點縣分別建立由政府及教育、財政、食品安全等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負責的責任體系。各有關部門的職責劃分如下:
教育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制定實施方案;牽頭做好實施計劃的各項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將實施計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支持農村學校改善生活衛生設施;物價監管部門負責建立價格監測和預警機制,適時開展學生營養配餐生產流通環節費用的調查和測算,組織對食品價格進行監督檢查;公安部門負責計劃有關生產場所消防安全監管,與有關部門配合查處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財政部門負責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切實加大投入,加強資金監管,提高經費使用效益;農業、畜牧獸醫部門負責對供給學校的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進行監督檢查,指導農牧企業、農村經濟聯合體和農戶面向農村學校定點生產、加工和集中配送食用農產品;衛生部門負責查處學校食品安全相關事故,指導學校開展學生營養狀況監測,根據監測結果,提出改善學生營養的措施和意見;審計部門負責對計劃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和審計調查;稅務部門負責研究制定計劃實施及流通環節費用減免政策;工商部門負責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流通活動的監督管理;質監部門負責對供餐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進行監管,對供餐食品食品進行抽檢;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餐飲服務機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辦法,加強對食品原材料采購、加工、貯存、餐具消毒、設備清潔等環節的監督管理,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檢查和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食品安全監督協調辦公室負責協調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相關事宜,組織、監督、指導、協調相關部門開展學校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監察部門負責對有關部門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監督;宣傳部門負責宣傳引導,全面、客觀地反映計劃實施情況,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問:我省在計劃實施過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麼?
答:安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是一件難事,難就難在,一是如何防止貪腐行為,二是如何防止食物中毒。也就是說,必須確保“兩個安全”:一個是食品安全。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一個從農田到餐桌,涉及學生營養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統工程。我們在多次工作部署會和培訓上強調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同時,制定了《黑龍江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突發食品衛生安全事件應急處置預案》、《黑龍江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暫行辦法》、《黑龍江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供餐企業和托餐機構准入管理暫行辦法》和《黑龍江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配套辦法,從制度上予以保證。另一個就是資金安全,明確要求,補助資金要足額用於為學生提供等值優質食品,特別是“等值優質”四個字,要確保把每一分錢都“吃”到孩子嘴裡。制定了經費管理辦法,明確資金使用范圍和支出標准,確保專款專用;進一步加強學校財務管理,依法健全財務機構,加強食堂會計核算,健全內控制度,確保資金使用安全、規范和有效。要以縣為單位,定期公開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資金總量、學校名單及受益學生人數等信息。
問:實施過程中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如何應對?
答: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工作實施一年來,我們不斷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遇到一些困難,出現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都是正常的。對此,我們既要有清醒的認識、正確的判斷,又要高度重視、沈著應對,做到不回避、不畏難。
一是加強對新情況、新問題的調查和研究;二是要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工作;三是要認真總結、宣傳推廣典型經驗,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共同監督和共同推進的良好氛圍;四是組成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專家在技術支持、決策諮詢、業務指導等方面的作用;五是要建立健全應急事件處理機制,制訂應急事件處置預案,增強防范應急事件的能力,提高處置應急事件的水平。
問:為什麼要求逐步以學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
答:目前,營養改善計劃供餐模式主要有三種:學校食堂供餐、企業供餐、家庭(個人)托餐。學校食堂供餐是營養改善計劃的主要供餐模式,同時也是現階段最好的模式,既便於學校管理,又可以相對控制食品安全,有利於讓學生吃得“放心”,有助於實現營養補助“全部吃到學生嘴裡”。因此,細則明確要求,試點地區應加快學校食堂(伙房)建設與改造,在一定過渡期內,要逐步以學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
問:根據各試點縣學校食堂現狀,如何將供餐模式更快向學校食堂供餐轉化?
答:目前,各試點地區農村中小學食堂條件普遍較差,有的學校或沒有食堂,或供餐能力不足,或設施設備不達標。加快學校食堂(伙房)建設與改造,改善學校食堂就餐條件,顯得尤為迫切,也是我們今後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中專門安排食堂建設資金,並重點向國家試點地區傾斜。我們將統籌安排,本著節儉、安全、衛生、實用的原則,按時保質地完成各試點縣學校食堂建設工作。各試點縣要突出重點,科學測算實際需求,按照要求編制完善學校食堂建設總體需求規劃和分年度實施計劃,認真做好前期工作,嚴格項目管理,加快食堂建設進度,確保建設質量,力爭到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學校食堂建設,使學校食堂達到餐飲服務許可的標准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