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19日訊 自2010年以來,哈市在實施新戰略中大規模建設了兩岸貫通、環路連通、外延暢通、節點打通、微循環疏通等『五通』工程,新建、改造道路560條、橋梁129座,使城市現代化交通格局初步形成,行車難問題得到改善。
兩岸貫通工程:『過江難』曾經是困擾哈市多年的交通問題。2010年以來,松浦大橋、陽明灘大橋、公路大橋拓寬改造工程相繼完成。三座橋梁建成通車之後,分流了原有公路大橋70%的交通流量,徹底緩解了既有過江交通壓力。據專家測算,目前現有的三座過江橋梁可滿足哈市20年內過江交通需求。
環路連通工程:據介紹,目前三環路江北段已建成。2012年底,三環路南部聯通線(王崗高架、學府立交)和東部聯通線(化工路)均已完工,待今年三環路江南段一苗圃高架橋和藍天油庫地道橋建成通車後,三環路南線、西線、北線和大部分東線將連通,在哈市南部地區形成一條長距離、大跨度的交通主乾道,可快速分流區域過境車輛,緩解主城區交通壓力。目前,隨著三環路大部分路段建成通車,已經形成了一條連接香坊區、平房區、南崗區、哈西新區、群力新區、松北區的跨區快速交通主乾道。
節點打通工程:近年來,城市中心區的霽虹橋區域、宣化街、二環路等路段在早晚通行高峰時段擁堵問題凸顯。2010年以來,一批老城區節點工程的實施,打通了『斷頭路』18條,拓寬『卡脖路』54條,全面完善了區域路網,有效提高了區域間道路互通疏解能力。2011年建成通車的八區地道橋,快速分流了自火車站途經霽虹廣場前往道外區的車流,緩解了霽虹橋、一曼街、經緯街等周邊路網的交通壓力。顧新街和延興路打通後,從機場和道裡群力新區去往香坊的車輛,可不再走二環路。保健路下穿地道橋打通後,東連通鄉街,西連哈西大街、哈雙南路、陽明灘大橋疏解工程及陽明灘大橋,與其他路網形成一個『小西南環』,在香坊、南崗、道裡西南部區域形成一條新的主乾通道,有效分流了和興路、三大動力路的交通流量。
外延暢通工程:近幾年,哈市建委先後建設了長江路、征儀路、香福路、哈雙南路、松江濕地旅游通道等道路,城市外圍區域路網體系由此得以完善,出城口擁堵問題得到明顯緩解。長江路外延通道直接將阿城區與主城區空間距離拉近。征儀路外延道路的建成通車,有效減輕了哈平路的行車壓力。
微循環疏通工程:三年來,哈市結合城市景觀道路建設、棚戶區改造,對香武胡同、紅星街、秦嶺路、大有坊頭道街等505條道路實施了結構昇級改造。這些道路昇級改造後,疏通了城市路網『微循環』,讓道路周邊市民出行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