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就業
搜 索
冰城建築業農民工工資十年漲10倍 技工靠手藝月賺萬元
2013-02-22 12:12:2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史東旭 王松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2日訊 2002年至2012年的十年裡,冰城農民工中由於工種的不同,工資有上漲6倍的,也有上漲十幾倍的。這些被統稱為農民工的工種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由於房地產市場的火爆,用工量的增大,致使農民工工資年年漲。雖然工資漲了,但他們所付出的辛苦又有誰能夠體會到。而這個每年冬去春來的群體,又是多麼想融入到這個城市,想獲得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

資料片

  貪黑起早月薪3000多元

  來自蘭西縣的劉長付在哈市呼蘭區某工地乾力工活,由於沒有一技之長,所以只能靠賣力氣賺錢,工資每天120元,供吃供住,一個月下來能賺到3000元左右。劉長付每天早晨5點鍾就要起床,吃過早飯後,六點鍾就要開始乾活了。每年七八月份時天氣都比較熱,早晨起早乾活相對來說會涼快一點兒,空出中午天氣最熱的一段時間。吃過午飯後,可以睡一個午覺短暫的休息一下,起來後接著乾活直到晚上7點,洗漱之後,吃過晚飯,乾了一天活,躺在床上也就馬上睡著了。

  劉長付說,早飯一般都是吃饅頭、粥和咸菜,中午和晚上大部分都是土豆、豆角等時令蔬菜,很少有肉。能吃飽、不用自己花錢就行,好不好吃都沒事。睡覺的地方就是工棚子,夏天蚊子特別多。每天起早貪黑的要乾將近12個小時的活,這120元的工資也不是那麼好賺的。

  力工日薪從20元到120元 10年工資增5倍

  林佔超是雙城市蘭陵鎮盛林村的農民,一直都靠種地和養豬等維持家裡的生活。他10年前6個月纔能賺到4000元左右,而現在一個月就能夠賺到4000多元。

  他的家裡共有8口人,父母年紀大,經常需要買藥和治病,家裡的兩個孩子正在上學,花銷也很大,生活的重擔就落在了林佔超和妻子的身上。林佔超家裡的13畝地妻子一個人就能夠照顧過來,為了增加收入,他在2006年就和同村的幾名工友來到了哈爾濱的建築工地打工,因為自身沒有什麼技術,所以只能乾力工活。

  林佔超所在的村子約有百餘戶農民,由於種地的機械化程度高了,一個人就足夠照顧幾十畝地,為了不浪費剩餘勞動力,增加家庭收入,很多男性都選擇進城去建築工地乾活,與林佔超一樣進城打工的同村工友有近一半以上。

  林佔超說,10年前,力工的工資纔20元一天,力工的日工資平均每年都會以10元的速度增長,到現在已經漲到了120元一天。而每一年也會因缺人或秋收時節等原因,工資都會漲10元到20元左右。

  據林佔超回憶,在2002年時,木工的工資為每天50元、瓦工和架子工的工資為每天40元、鋼筋工的工資為每天30元,力工的工資最低,纔每天20元。而在2012年,瓦工和木工都以計件算錢,每天的工資都平均在500元左右,而架子工和鋼筋工的工資也都平均在150元左右,全部都高於力工的每天120元工資。雖然各工種的工資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幅,但是各工種之間的工資差距地位仍沒有改變。


 

  技術活工種工資高 冬閑不乾活還有四千工資

  李瑞是一名來自大慶市肇州縣的23歲小伙子,2006年,初中還沒畢業的他放棄學業來到了哈爾濱道裡區的某工地做放線員學徒,當時他只有16歲。學徒工資為每月600元,而成手的放線員師傅每個月是3000元工資。由於文化水平底子薄,李瑞學起來很吃力,當時連看圖紙都困難,但好學的李瑞不懂的地方就問師傅,進步很快。

  2010年,做了3年放線員學徒的李瑞終於出徒了。他已經完全可以一個人乾放線員的活,工資也達到每個月7000元。

  2012年,李瑞的工資已經達到了每月10000萬。而且在5個月的冬閑期間裡,每個月還有4000元的冬閑工資,啥活不乾,還有4000元的工資拿,這令他覺得很滿意。一年下來,李瑞能賺到9萬元的工資。

  李瑞說,他剛開始來工地時也乾過力工的活,但是太累、太髒,掙的也不多,只能靠賣力氣賺錢。為了長遠考慮,他和家裡人商量打算學一門手藝,就在工地上找個放線員師傅帶自己。放線員每天的工作也非常累,但都是一些技術活,不需要出力,最重要的是賺的錢要比力工多。

  哈市道裡區某工地負責人告訴記者,就目前行業現狀而言,瓦工、木工、鋼筋工等技術活的農民工,收入相對較高,力工工資較低。技術活的工資要比體力活的工資高出好幾倍。

  林佔超乾力工活已經6年了,他告訴記者,乾力工活的多是三四十歲的中年人,很少有二十多歲的小伙子乾這活,大部分年輕人都嫌這活又髒又累,都會選擇相對體面一點的工作。

  掙的錢都供孩子上學了

  祖力國來自明水縣,家裡有十多畝地,從2005年開始,他每年都在種完地後來到哈爾濱的工地乾力工活,當時每天的工資是50元左右,一個月能賺1500元。半年打工回到家至少也能帶回去一萬元,加上種地,一年下來也能賺到15000元左右。他的家裡上有老下有小,老人體弱多病,需要花錢治病買藥。兩個相差3歲的孩子都在上學,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初中。家裡就靠著他打工賺的錢和妻子種地賺的錢維持生活。

  從2011年開始,祖力國就領著村子裡的30多個工友來到哈爾濱乾活,他自己也乾一些力工的活,但在工地上主要是領著這些工友乾活。半年下來,可以賺到至少4萬元,雖然相對於幾年前的一萬元工資,已經有四倍的漲幅,但由於物價上漲,兒女上學的花銷加大了,賺到的錢纔勉強能夠維持生活。

  7年來,祖力國的家庭收入來源一直都沒有變,一直都是他在哈爾濱打工,妻子一個人照顧家中的十幾畝地。現在,他的大兒子即將大學畢業,小女兒今年就要高考了。雖然家裡現在過的不是很富裕,但用農村的話來講,至少供出了兩個大學生,這對於祖力國一家來說比錢更重要。


 

  很想融入城市

  林佔超今年44歲,2012年已經是他第6年來到哈爾濱打工了。家裡種的十幾畝地的玉米每年能掙2萬元左右,算上養豬賣的錢,再加上他在工地打工掙的3萬多元,一年下來,至少能夠賺到5萬元。對於農村人來講,每年都有5萬元的收入,生活條件還算可以。

  林佔超說,在城市打工這麼多年,每年冬去春來的奔波,讓他對這個第二故鄉哈爾濱有了很深的感情。而農村人的生活條件畢竟沒有城裡人這麼好,平時與城裡人接觸時,還是會有一種自卑的心理。他其實也很想融入城裡人的生活,但自己在心理上很難克服,很難融入到城市中。他這一代人是不敢想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讓孩子從農村走出去,到城裡去工作和生活。

  想獲得更完善的社會保障

  2007年,林佔超辦理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每年繳納30元錢。就在幾年前,在一次秋收時,林佔超的左手食指和中指不幸卷入到收割機中,動手術花了8萬多元。因為辦理了農村合作醫療,林佔超獲得了2萬多元的報銷,但6萬元的手術費也讓這個家庭倍感壓力。

  林佔超說,在工地打工時,大包工頭說會為他們每名農民工交意外傷害險,具體保險金額是多少錢他也不清楚,一直都是包工頭幫著交。乾了這麼多年活,工地上也沒有農民工出過意外,到底是真交了還是假交了,他也不太清楚。雖然國家對於農民工出臺了很多好的政策,但是他也想像城裡人一樣,能夠享受完善的社會保障服務。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