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省專家揭秘天氣預報出爐全過程 多崗位協同作戰(組圖)
2013-02-24 09:26:42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新晚報  作者:李洪霜 范子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4日訊 明天是冷是暖?出門上班穿的衣服該薄該厚?下周有沒有降水?哪天能在美麗的城市拍到飄雪的街景?這些都要依賴天氣預報的信息。

  周四,本刊記者來到省氣象臺地面觀測站和省氣象臺預報室,聽專家揭秘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

暗筒式日照計專用紙上留下的日照時間跡線。

  采訪地點:呼蘭區省氣象臺地面觀測站

  周四上午8點,記者與省氣象臺的工作人員相約,在太平橋附近的一座天橋下集合。跟隨氣象臺的通勤車,記者開車沿松浦大橋開往呼蘭方向,20多公裡的車程後,在路邊一個藍色標牌的提示下,車輛轉向一片空曠的場地。陽光下,皚皚白雪有些刺眼,在清晰的車轍指引下,記者已到達位於呼蘭利民開發區靳家屯的省氣象臺地面觀測站,我省這樣的地面觀測站有80多個。

  剛剛接班的氣象觀測員王義濱走出觀測站的辦公樓,帶記者徑直走進一處用白色柵欄圍起的場地內,柵欄中都是采集氣象信息的各種儀器設備,王義濱分別做起介紹。

  信息的采集包括地面常溫觀測、高空探測和衛星雲圖、天氣雷達收集到的信息等。記者通過地面觀測站能了解到的,只有其中地面常溫觀測部分。

  除了用儀器采集的信息外,氣象觀測員還要對能見度、降水、雲、霧霾、冰雹等天氣現象進行人工觀測。王義濱說,對於能見度的觀測,有確定的參照物,在對參照物清晰可辨的情況下,可把此參照物的距離放大5倍。而全世界凡是設有氣象觀測站的地方,每天的2時、8時、14時、20時,氣象觀測員都要將人工觀測到的天氣現象進行統一上報。


   太陽輻射監測儀記者看到,鋼制的太陽輻射監測儀很像“抬著頭”的顯微鏡。儀器上有細微的小孔,王義濱說,這些孔可以起到“三點一線”的作用,讓儀器始終對准太陽並跟著轉動。儀器采集的是太陽對地面輻射程度的信息,並通過電腦每小時上傳一次信息。太陽輻射監測儀上的刻度和時針,反映的是真正的太陽時。


  暗筒式日照計 這個儀器裡裝有專用紙張,紙張上圖過藥水,和膠片感光成像的原理一樣,太陽面上沒有雲時,在藥水的作用下,日照計內的紙張上便呈現一條跡線。收集該信息的時間為每天的20時,每天收集的信息會被存檔,並留作日後比較。


  小型蒸發皿 這是一個“矮胖”的圓柱形器皿,每年10月至下一年5月初使用(其餘時間使用大型蒸發皿)。觀測員每天20時將一定量的水裝入蒸發皿中,24小時後經過稱量,計算蒸發量。這項數據可以反映出土地中水分的蒸發量,對農業生產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百葉箱 白色柵欄中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白色百葉箱,采集氣象信息對百葉箱的要求不小,要求其距離地面1.5米,其中的儀器不能被太陽直射,並且保持自然通風。其中一個用於人工測量的百葉箱內,裝有乾球溫度表、濕球溫度表、毛發表。毛發表是由人的頭發脫脂後制成,利用頭發遇濕度大變長、遇濕度小變短的原理測量濕度。現在這個百葉箱中的數據只在每天20時讀取一次,主要用以校對和備份。第二個百葉箱中,溫濕度感應器測量溫度、濕度的信息,這些信息每小時自動上傳到省氣象部門。


  風向杆 一根被圖上紅、白色的風向杆作用也不小,杆頂端不停轉動的“風杯”用來測量風速,風向標用來測量風向。溫濕度信息和風向、風速信息,每小時自動逐級上傳到省氣象部門、東北地區的氣象部門(在沈陽)、中央氣象部門。


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桂華向記者講述天氣預報的發布過程。

  采訪地點:香坊區電碳路省氣象臺

  求解天氣演變方程組推斷出未來天氣走勢

  在位於香坊區電碳路上的黑龍江省氣象臺預報室,首席預報員張桂華向記者介紹天氣預報制作的過程。

  張桂華說,有了采集到的數據信息,天氣預報的制作就有了依據。采集到的數據信息是一個時況信息,中央氣象部門把上傳過去的這些信息代入很復雜的天氣演變方程組中,通過計算求解,推斷出未來包括風向、降水、溫度等天氣走勢。這個天氣走勢傳回省氣象臺後,預報員再對走勢進行分析,參考相關資料、數據信息和預報員的經驗等,制作出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和降水、風向等天氣預報。


觀測員王義濱在測量小型蒸發皿中水分的質量。

  全國、地方專家“把脈”兩次會商確定天氣預報

  在省氣象臺預報室內,一個大屏幕佔據了正中牆面的主要位置,張桂華介紹,這個大屏幕就是為每天兩次會商時顯示天氣預報圖而設置。

  原來,每天8時,省氣象臺要參加中央氣象部門的會商,9時30分,省氣象臺要組織省內13個地市進行會商,會商中,根據各地預報員為氣象走勢的“把脈”,最終確定出天氣預報。會商中,所有當班預報員圍坐於大屏幕前的圓桌,由領班或首席預報員主持會商,在主持人詳細分析天氣預報圖後,有重點天氣變化的地方也要做相應發言,根據專家們智慧的結晶,會商最終確定天氣預報該如何發布。

  省氣象臺將確定預報的天氣信息交給負責發布的部門,我們就在報紙、電視、廣播、手機上得到了可以指導我們更好生活的天氣預報。

  其實,天氣預報出爐的過程是非常復雜的,記者了解到的只是其中最為表面的部分。


王義濱在介紹百葉箱中的儀器。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