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幼兒園教師教齡17年工資2500元:工資不夠兒子補課的
2013-02-25 11:19:5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劉夢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5日訊 據媒體報道,深圳市幼兒教師待遇偏低,隊伍不穩定。深圳全市民辦幼兒園學前教師平均工資為1481元/月。深圳大學和寶安職校每年培養約100名幼師專業畢業生,畢業後選擇幼師職業的不到5%,三年後基本全部轉行。那麼,冰城的幼兒教師們對自己的收入滿意嗎?幼師職業的發展現狀又如何呢?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資料圖。

  工資不夠兒子補課的

  紫陌(化名)是哈市某幼兒園的教學主任,17年工齡,月薪2500元(津貼加績效),小學高級教師職稱。采訪時,紫陌對記者說,兒子馬上要參加二胡比賽了,寒假天天上二胡課已經半個月了,“一堂課就100元,這還找的認識人呢”。紫陌說,這個寒假下來,兒子光補課的錢就得4000多元,自己的工資根本不夠。“你看看我還能乾點啥,能幫我找個第二職業麼?不然我兒子的補課費都交不上了。”

  一番開玩笑的訴苦之後,紫陌告訴記者:“我現在工作壓力很大,記憶力明顯下降。不怕你笑話,我今年36歲,就開始丟三落四了。說起10年前的工資,記得不清楚了,大概1100到1200元那樣吧。反正印象最深的就是,剛到手的工資轉眼就全給兒子買奶粉了。現在基本工資、崗位津貼等全算上,我每月開2500元。說實話,100塊錢出去買菜,沒看見買啥錢就沒了。現在一個保姆就3000,比我工資都高,我們幼兒園老師掙得還是太少了。我還是小學高級教師職稱呢。”

  第一個月工資300元

  我是一名從教17年的幼兒教師,非常熱愛自己的職業,不在乎它社會地位如何,不在乎因為思想單純而被嘲笑,不在乎因為同孩子們瘋鬧而引來的側目。我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總能被那一張張純真可愛的笑臉打動。

  1994年,我報考了哈爾濱市幼兒師范學校。畢業以後,母親要找人讓我去個好一點的幼兒園。當時我的回答至今記憶猶新:“不用,媽,是金子到哪都能發光。”憑著這份自信,按照自然分配,我來到了現在的單位,並且一乾就是17年。

  剛工作第一個月工資300多元,加上幼兒園自籌部分,全部收入也就500多點兒。那時候和其他行業的同學、朋友差距也不那麼明顯。

  工作上順利,生活上就要依靠父母了。我是家中的獨生女,父母對我自然疼愛有加,從未在經濟方面讓我為難。即便是婚後,父母依然對我的小家衣食住行都關懷備至,讓我們的小日子過得還算說得過去。

  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幼兒園生源開始下滑,合並後只剩下6個班級、170多名幼兒,還辭退了臨時助理員,老師輪流做打掃工作。那真是一段艱苦的歲月!正值哺乳期的我,一直堅守著,無論承擔什麼工作,我都要做得最好。那個時候,常常是全園只有我們班裡的燈會亮到很晚。要麼是為孩子們制作大型玩具,要麼是整理布置環境,要麼是准備第二天的教學用具。班裡的30多個孩子都是我的心頭肉,為了孩子們總有做不完的事。

  現在剛畢業考入幼兒園的帶編老師和我那時一樣,職稱都是從小學二級開始。雖然我們職稱評定和小學一樣,但小學教師屬義務教育系列,這次績效工資調整就按義務教育普調上漲了,我們可還在原地打轉呢!聘用的教師那就更少了,一般每月都在1000~1200元左右。”


   “有編”“沒編”待遇有差別,要求無差別

  由於聘用的幼師工資較低,幼兒園經常面臨著這樣的尷尬:幾年後,培養成熟的幼師紛紛選擇跳槽,或去南方發展,或去了私立貴族幼兒園。

  無論是政府機關幼兒園還是公辦幼兒園,都存在正式教職工不足的現象。所謂正式教職工就是有編制、財政開支的。按國家標准全日制幼兒園教職工與在園幼兒比例應為1:6的規定,我們幼兒園應該有70名教職工,但是實際在編的只有30多人,其餘人員都是外聘的。外聘人員工資由幼兒園自行承擔,從工資標准到福利待遇都不及在編教職工。我們幼兒園的聘用保育員月薪800元,正式保育員(工人編)收入2000多元。

資料圖。

  道裡區一家著名幼兒園,一個小班的“兩教一保”(兩位老師、一位保育員)都是幼兒園裡的外聘教師,不到一年的時間,老師換了一位,保育員換了一位。孩子們剛入園不久,剛和老師熟悉,老師卻換了,家長不滿意,園方更是無奈。

  曾經有一個外聘的幼師和我說:“什麼時候我們的工資待遇能得到足夠的關注呢?我們雖說沒有編制,可是對我們的要求一點也不低,要有大專學歷,普通話要二級甲等,要有教師資格證書。要求高了,教育管理部門對我們的待遇問題卻一直含糊其詞,無險無金。幼兒園教師能拿到小學教師的工資,那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奢望。”

  非公辦和公辦老師的要求是一模一樣的,可待遇確實是天差地別的。對這個問題,我覺得國家真的應該出臺一個政策,保障幼兒教師的權益。外聘的幼兒教師流動性很大,人員的不穩定也嚴重影響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和生存發展。“現在想起那位老師,自己心裡都有些無奈。”

  “壓力山大”致職業倦怠

  辛老師在南崗區一家幼兒園上班,18年教齡,小學高級教師職稱,月收入和紫陌差不多。 “當年,我們幼兒園一般工作十年後纔能評小學高教。那時候參評的人多,說不准要等幾年纔能評上。”現在大專、本科剛畢業的老師經過試用期後,一般職稱定小學二級教師,兩年後評一級,五年後就能評高級。記者了解到,幼兒園多年沒進老師,評職稱相對容易。

  公辦園的工資跟著職稱走。哈市各個區的公辦幼兒園是一樣的,生源多的幼兒園自籌部分可能要多一些。“一般幼師的平均工資也就在2000元上下。”民辦幼兒園的工資高一些,“貴族的”更高一些。但民辦園教師沒有職稱,流動性也比較大,教師工資也要根據辦園規模,沒有統一規定。“大型私立幼兒園工資在2000到6000元。”

  “薪水不高每天還要頂著孩子安全、家長需求、領導監督、上級檢查、社會口碑等等各種壓力。精神高度緊張,從早忙到晚,白天心思全在孩子身上,很多工作忙不完還要帶到家裡做。”一項接一項的活動,發展了孩子、提高了聲譽、累垮了自己。沒人關注幼師的心理、待遇,沒人為她們創設減壓空間,只是一味要求她們奉獻、付出。長此以往,怎麼可能不倦怠?

  幼師班56名同學54人轉行

  “當初我們一個班56名幼師生,至今還奮斗在幼教戰線上的只有我和另一名同學。其他54名同學有出國的、去南方發展的,各行各業做什麼的都有。”說到此處,紫陌有些激動:“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幼師改行?為什麼我們留不住優秀的幼師人纔?”

  2011年,為解決入園難,我省計劃三年內建設1200所公辦幼兒園,能滿足25萬幼兒入園需求。國家規定全日制幼兒園教職工與在園幼兒比例為1:6,而目前我省遠遠低於這個標准,加上以往“欠賬”,我省共需教職工3.6萬人,其中專職教師1.8萬人。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待遇較低和編制不足是我省幼兒園教師資源緊缺的重要原因。二十多年前,幼師專業招收的初中畢業生,入學成績往往比一些重點高中還高。學生畢業後包分配、有編制、工作穩定,幼師職業的社會認可度也很高。那時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水平比較高。後來,隨著學前教育市場化,國家對學前教育投入不足,原來大型的企辦幼兒園紛紛倒閉,一些幼兒教師編制取消,幼教職業的吸引力也隨之下降。優秀的畢業生不願選擇幼師行業,這直接影響了幼師整體素質。近幾年人事制度改革,很多幼兒園由於沒有足夠的編制而都采取聘任制,現在適齡幼兒數量增多,編制數量還原地不動,當然已經不適應現實需要。

  調整心態笑對未來

  “和我一個幼師班的同學,做售樓經理,月薪過萬;另外一個同學在哈西開了個小超市,春節前夕,一天就能賺4000多,比我一個月的收入還多。”人家現在都過得很殷實、滋潤。“什麼送孩子去貴族學校啦,自己每天健身房啦,感覺她們那種日子離我太遠了。”

  記得一位友人曾說:“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的時候,我們只能嘗試改變自己。所以,無論學前教育是否被重視,它都是我的終身職業,絕不僅僅為了那份微薄的收入。對於過去的選擇,我不後悔;對於現在的生活,我不攀比;對於未來的發展,我依然淡定。”

  回想這十七個年頭中,工作給我帶來太多的歡樂。夏天和孩子們一起打水仗,采野花;冬天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跳躍在一群天使們中間,追逐著、嬉戲著,那種發自心底的愛、真誠的笑讓我留戀至今。家長那份期待的目光、感動的神情,給我帶來更多的是那份沈甸甸的使命感。無論將來走得多遠,發生什麼變化,我都希望自己是一顆金子,發光的同時能夠照亮別人,將對這份職業的執著與愛進行到底。無論何時何地,我依然會繼續學習,執著堅守,沿著自己的信念,昂首前行。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