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5日訊 正月十五鬧元宵,為慶祝這一傳統佳節,哈市群力南岸文化廣場舉辦了元宵節猜燈謎活動,現場准備的500個燈謎僅僅1個小時就被猜光;歡快的秧歌、熱鬧的舞獅和手工技藝互動更是吸引了逾萬名市民的參與。
孩子們在學習捏面人
500個燈謎一小時猜完
24日早,群力南岸文化廣場內的關東古巷、山水書城、北方展藝中心三個項目同時舉行猜燈謎活動,僅一個小時,500個燈謎就被市民全部猜完。
“一年之計在於春(打一酒名)”,在關東古巷燈謎會現場,市民馬鵬拿著燈謎反復琢磨,不久,他將謎底寫在紙上來到兌獎處。“謎面形容的是春季萬物復蘇,植物剛剛生長,大地一片青色,我猜謎底應該是‘青酒’。”馬鵬這樣解釋道。“回答正確。”工作人員收回答題紙,並送給馬鵬一份手工的青牛葫蘆作為禮品。
“‘舉重比賽’能打出什麼成語?”在山水書城的花燈下,劉女士默默重復著謎面,旁邊一個小伙子經過,看到劉女士皺著眉頭苦苦思考,湊上前來出謀劃策,不一會,小伙子破口而出一個成語。“對啊,是斤斤計較啊,哪怕是多出一公斤,就是冠軍啊。”劉女士感謝了小伙子,來到兌獎臺領取了一份小禮物。她告訴記者,小時候經常猜燈謎,後來這種活動就越來越少了,聽說山水書城在元宵節有猜燈謎活動,特地過來重溫當年的歡樂。
“我也來猜個燈謎”
舞獅子、看大戲市民喝彩連連
雖然猜燈謎活動讓許多市民意猶未盡,但隨後上演的扭秧歌、踩高蹺、舞獅表演卻彌補了缺憾,市民們大呼過癮。
走進關東古巷,一座巨大的戲臺正在上演關東秧歌,臺前的觀眾席人頭攢動,連過道都被人群擠得水泄不通,而接下來上演的舞獅又讓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歡呼聲也隨著舞獅的動作此起彼伏。臺上的兩頭獅子舞著舞著,又跑到了臺下,市民們自覺地閃開了一條通道,兩頭獅子一會兒互相打鬧,一會兒又向圍觀的行人賣萌耍寶,惟妙惟肖地舞獅表演引得路人歡笑連連,市民不斷拍照留念。
除了接連上演的敲大鼓、踩高蹺、雜技等民俗表演外,青牛葫蘆、方正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捏面人、吹糖人的傳統技藝更為節日裡的關東古巷增添濃厚的節日氛圍。
手工藝人與游客互動
在關東古巷的特色藝術品街上,幾個藝術品攤位前被人群緊緊圍住,大家在觀賞惟妙惟肖的藝術品同時,還同手工藝人一起互動制作藝術品。
“表演的真好,看的太過癮了!”
捏個面人給孩子們玩兒
“今天要學藝的人太多了,忙的腳打後腦勺了。”面人呂一邊搓著手中的面球,一邊同記者開著玩笑,圍在他身邊的幾個孩子,也是人手一團面,放在手心反復搓揉。“爺爺,我要捏喜羊羊,小羊的耳朵怎麼捏出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提出問題,面人呂雖手忙腳亂,但看著孩子們的熱情,老人一點兒也不覺得累:“我以為現在的孩子都愛玩電腦,看到他們對老手藝的喜愛,真的很高興。”
“聽大戲嘍!”
“我比你跳的還高”
“吹糖人嘍”
為了讓市民度過一個喜慶的元宵節,群力南岸文化廣場在23、24日連續兩天推出猜燈謎、鬧元宵等一系列文化活動,24日當天還舉辦了舞獅、雜技、變臉等民俗味十足的節目。在兩天的活動時間裡,共接待游客近3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