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我省14所高校博物館向社會開放 學術之外的科普誘惑
2013-02-26 10:02:3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2月26日訊 一睹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重溫100多年前哈爾濱鼠疫場景……隨著面向社會的逐步開放,我省一批有著豐富的館藏資源和巨大發展潛力的高校博物館正一步步走出象牙塔,向人們展示自身的文化與歷史。據了解,目前我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80所,已建成博物館的高校有14所,展館陳設的內容涵蓋社會歷史、自然科學、文化藝術等多種類型。自從這些高校博物館向廣大市民開放以來,已有近10萬餘人次前來參觀,市民從中不僅可以了解學校的辦學歷史和特色文化,也在參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富強,可以獲得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

  哈工大的航天館接待參觀者。

  國家的財富 學生的驕傲

  你想了解我國乃至世界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嗎?你想知道哈工大與我國航天事業的淵源嗎?走進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館的室外展區,筆者見到了“長征一號”火箭、神舟五號飛船1:1模型等展品,它們曾經在太空留下短暫的一抹足跡,今天在這裡見到它們龐大的身軀,纔感受到小小的一步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與汗水。走進展廳大門就來到了室內展區,一眼望去,火箭、發動機、衛星、導彈等展品以及各種展板圖片,應有盡有。“這是‘試驗衛星一號’,是我國第一顆由高校牽頭自主研制的微小衛星……”該校航天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今天特意帶自己的外校好友來這裡參觀。“這裡展示的是國家的財富,也是我們學生的驕傲,在這裡可以讓大家感受到祖國航天科技的發展。今天帶同學來參觀,也希望讓他們了解我的專業。”另一位在館內參觀的同學正上高一,他說自己本身熱愛這類知識,也想報考該校,現在來參觀一方面可以豐富業餘知識,另一方面也更加堅定自己的夢想,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

  一部劇重拾一段歷史

  前段時間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浴火危城》,讓人們記住了一個名字:伍連德。由溫兆倫飾演的伍連德博士無私奉獻,帶領哈爾濱人民戰勝了肺鼠疫,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電視劇的熱播,讓那段歷史重回我們的記憶,而哈爾濱醫科大學伍連德紀念館也迎來了大批訪客,人們希望在這裡更全面地了解伍連德的一生。紀念館是典型俄羅斯風格的二層磚木結構的樓房,展廳分為四部分。在第二展廳,一幅描繪鼠疫期間伍連德在屍橫遍野的疫區堅持調查疫情的壁畫觸動了參觀者。展廳內展出了手術刀、試管、口罩等實物,更有這場鼠疫元凶旱獺的標本,結合大量的歷史圖片,讓人們感慨頗深。紀念館復原了伍連德博士實驗室的工作場景:伍連德的蠟像坐在顯微鏡前細致觀察,桌上陳列著各式實驗器材。市民吳女士說:“我看電視劇了解那段歷史,知道哈爾濱有伍連德紀念館,特意來參觀。撲滅鼠疫已有100多年,而自己卻剛剛了解,覺得很慚愧。今天在這裡知道了伍連德博士做出的貢獻,他的名字不應被遺忘,他的故事也應該激勵現代醫務工作者赤誠愛國、無私奉獻。”

  城市文化承載者

  高校博物館對外開放,將讓原本只服務於教學、科研的知識傳播超越出大學的圍牆,逐步成為社區、城市文化的承載者和傳播者。黑龍江大學社會學專業一位教師認為,高校博物館的開放不僅可以提昇學校的知名度、加強學術類的研究,同時還滿足了公眾的好奇心和觀賞意願,有利於推廣公眾文化意識的傳播。高校博物館藏品主要圍繞學校科研主題收集,蘊含一定的專業知識,參觀群體比較固定。既然對外開放,就應該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為市民提供良好的參觀環境。

  目前,展館有固定的開放日,有些展館還需提前預約。對此,部分高校博物館負責人也表示了無奈:不同於政府投資的博物館,校內博物館是由高校自己出資建設的,主要功能是輔助教學,如果完全開放,勢必要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目前來看,條件還不夠,所以需要市民的理解。該負責人也希望前來參觀的市民遵守館內的各項規章制度,文明觀賞。

  鏈接

  我省現有部分高校博物館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館、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博物館、黑龍江大學博物館、哈爾濱醫科大學伍連德紀念館、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標本館、哈爾濱師范大學展覽中心、哈爾濱商業大學商業文化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展覽館、哈爾濱體育學院展覽館、哈爾濱華德學院展覽館、黑龍江工程學院工程文化博物館、齊齊哈爾醫學院展覽館、牡丹江師范學院展覽館、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展覽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