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6日訊 2月23日是元宵節的前一天,來慶安縣民樂鎮集市采購元宵的農民絡繹不絕,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科技宣傳大篷車開了進來,車一停便打出醒目標語。『先進農業技術宣傳站』,幾個年輕人接著向農民發行菇娘栽培技術、草莓高產種植等資料,熱情回答農民的諮詢。這是他們新年春節期間第38次舉辦科技大集。慶安縣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去冬今春,立足於效益最佳化和服務專業化,全力改進技術培訓方式,並創新出七種培訓模式,為全方位推廣種植先進技術打下了堅實基礎。
套餐式。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根據農民迫切要求對單項技術進行組裝配套,開展套餐型服務的願望,改變『大堂灌』的培訓方式,著力推廣適用的尖端技術,他們把東北農業大學的食用菌專家請來授課,現場傳授利用牛糞秸稈栽培蘑菇、滴水灌溉栽培木耳、雙層大棚栽培猴頭等一系列高產新技術,農民說這樣的套餐做得有滋有味。
入戶式。他們根據農民分戶作業的狀況,全力改變下鄉『一陣風』、培訓『一鍋煮』、應用『一槽爛』的培訓方式,組織百名高級農藝師和技術員直接進村入戶,並把種植大戶作為重點,實行『一對一』結對,使先進科技與農民零距離接觸。發展鄉發展村宋傳來承包了5000畝土地,是最大的種植大戶。縣派出技術小組對他跟蹤進行技術服務,技術員根據他種植面積大,需分檔次種植的情況,為他詳細制定了種植方案,確保種地都能種在『腰窩』上。
展示式。他們在鄉村人口密集的鄉鎮舉辦科技大集,利用光盤、圖片、數據、實物,全方位展示先進技術,讓農民有選擇地觀摩采納。去冬今春他們已成功舉辦38場科技大集,展示種田典型48個,各類圖片260多張,播放光盤78種,發放科技資料3萬多張。
跟學式。為充分發揮『田秀纔』、『土專家』、『大能人』的作用,他們采用定向委托、獎勵補助、招投標等方式,讓他們參與經營性服務組織,使先進科技得到迅速推廣。久勝鎮久旭村青年農民高岩是蔬菜種植大戶,蔬菜大棚達到180棟,技術推廣部門幫助他成立了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120多戶菜農入社,高岩手把手向農民傳播膜灌、立體、反季、異地移植等先進栽培技術,使蔬菜大棚種植上了一個檔次。
另外他們還采取答題式、家庭式、品牌式等培訓模式,讓農民全面掌握全新的栽培、增溫、投食等關鍵技術,在全縣全力推廣『戶有明白人、家有定盤星』的科技推廣格局,通過面對面、手把手講清技術要領,著力培養尖端人纔和領軍人物,培訓覆蓋面達到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