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6日訊 到2012年末,我市城鄉各類產業發展穩步推進,呈現出諸多亮點。
完善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開發區2012年新開工10個非煤產業項目,完成7條道路及供熱、給排水等配套工程。勃利縣工業經濟示范區已有18戶企業20餘個項目落戶『五區一園』,入園企業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利潤、稅金等經濟指標佔規模上工業企業的90%以上。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勃利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154.5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7.5萬畝,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總產達到14.22億斤。畜牧業生產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三季度,全市黃牛及肉牛存欄4.71萬頭,同比增長3%,出欄2.67萬頭,同比增長6.2%;生豬存欄29.64萬頭,同比增長2.75%。2012年全市新建技改擴建規模養殖場15個,全市動物屠宰檢疫率達到100%,動物產品合格率達到了100%。為推進農業機械化,組建1000萬元的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5個,農機保有量新增1600臺(套),農機總動力達到60萬千瓦,綜合機械程度達到88%,完成國家農機購置補貼500萬元,培訓農機技術人員6000人次。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完成了汪清水庫主體工程建設、長發水庫除險加固主體工程建設任務,連珠河、大義、通天、玄羊河、駝腰子、太平、開荒等7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已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通過對上爭取,中鮮村新修水渠2300米,由市防汛部門組織實施的200延米倭肯河紅旗鎮段河堤加固項目已完成。
加大涉農服務力度,發展現代服務業。支持辦理了13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大商集團、倍豐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在我市各鄉鎮開設連鎖店239個,指導農民簽訂農產品訂單1970餘份。先後幫助組織涉農產品86個品種參加國內外各類展銷17次、使部分產品走向了國內市場,衝入國際。紅盾護農行動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18.4萬元。穩步推進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截至11月末全市共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03805臺(部),銷售總額5億多元,已兌現補貼191847臺,補貼金額6000多萬元。茄子河運通物流中心大市場一期工程已經完工,桃南菜市場改造工程已經開工。
推進鄉村旅游開發和建設。2012年,新興區的紅勝、紅光、東新村和金沙新區的林寶山、北興農場的趙家寨納入全省鄉村旅游規劃之中,為下一步對上申報爭取資金和研發項目做了前期准備工作。紅勝村利用引資在紅勝果園進行三期建設,一期完成一棟旅游服務中心和五棟家庭賓館基礎設施建設;林寶山景區主要建設項目有文化長廊、景區大門及觀光亭,北興農場的趙家寨將新建一處集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場所,幫助東新村編制規劃,研發項目將納入全省鄉村旅游規劃的重點,加以開發建設;石龍山和西大圈重點改善景區生態環境;繼續做強做大勃利黑陶特色產業項目,加大資金投入對原有黑陶工藝品生產線進行擴建改造和產品深度研發,並向省旅游局申報了2012年省旅游商品項目發展資金。西大圈景區成功完成了3A景區的創建工作,加快景區提檔昇級,打造旅游景區品牌。
生態建設取得較大進展。我市2012年申報的3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省級生態鄉鎮和20個省級生態村通過省環保廳考核驗收。勃利縣永恆鄉北興村垃圾處理中轉站項目,已完成土建、基礎設施建設。金沙新區大型沼氣站工程已能正常運行。全市省級生態鄉鎮達到50%,省級生態村達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