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日訊 縣域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將分別增長15%和20%,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將增長5.5%,糧食總產將穩定在320億斤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將達到14%。記者從昨天召開的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哈市農業將大手筆、大投入,引領現代化大農業實現新的跨越。
新增水稻面積113萬畝
今年,哈市將以加快現代農業示范工程建設為主,重點建設以玉米大壟雙行種植技術和水稻大方田種植模式為主的62個現代農業示范園、31個現代農業示范區和22條示范帶,核心區面積500萬畝,輻射區面積1200萬畝,帶動區面積達到1500萬畝。新建、續建沿江提水泵站17處,新增水稻面積113萬畝,新增旱田節水灌溉面積10萬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6萬畝,中低產田改造26萬畝。新建農村飲水工程500處、解決25萬人安全飲水問題。
現代農業,農機先行。今年哈市將繼續加快農機化建設,實現深松整地、玉米收獲、水稻插秧機械等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7%。推進哈南、松北、賓西、依蘭四個新型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建設,新型農機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9億元。在農業科技化建設方面,將引進或選育農作物新品種5個,推廣優良品種30個,實施標准化栽培、生物災害防治等新技術10項、面積7000萬畝次。廣泛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計劃培訓4800人、科技示范戶2.4萬戶。
強龍頭壯基地,提昇農業產業化水平
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重點在“上項目、強龍頭、壯基地、擴市場、創品牌”上下功夫。在扶持壯大龍頭企業方面,哈市將重點推進佰益食品、木蘭本真、巴彥雨潤等24個投資超億元產業加工項目。力爭引進肉牛、雞、羊和奶業等10個龍頭企業,建設10個10萬噸級飼料龍頭企業,10個獸藥生產企業,打造1個獸藥飼料科技創新產業園。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143家。
據市農委主任楊文月介紹,農業產業化要想大發展、快發展、好發展,原料基地建設和提昇產品市場競爭力缺一不可。今年,哈市將新建擴建規模化牧業養殖場(園、區)200個,新增乳制品加工能力10萬噸,新增肉牛和生豬屠宰加工能力300萬頭,新增禽類屠宰加工能力1500萬頭。創建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50萬畝,綠色有機產品認證新增50個,“三品”認證面積穩定在3000萬畝以上,產品認證穩定在2000個以上。同時,大力推進華南城、松北潤恆、雙城雨潤等商貿物流項目建設及哈達果蔬、雙城新勝蛋禽、尚志黑木耳等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昇級改造。
撤並14個鄉(鎮)268個村(屯)
按照“產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大戶和合作社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的原則,哈市今年將加大城鎮化建設推進力度,香坊、南崗、方正、木蘭、通河等區、縣(市),要實行整區、縣推進,其他區、縣(市)至少選擇一個以上鄉(鎮)實行整鄉(鎮)推進。在城鎮化建設中,要把“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和撤鄉並村”有機結合起來,全年撤並14個鄉(鎮)、268個村(屯),集中打造50個農村新型社區,完成68個貧困村整村脫貧任務,啟動扶貧開發建設項目500個。
農村土地流轉面積超420萬畝
繼續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盡快完成農村產權確權登記頒證任務。年底前,區、縣(市)都要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建設。同時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重點新建大型農機專業合作社50個,全市各類合作社發展到5500個。
土地規模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穩定現有承包關系的基礎上,哈市今年將進一步引導承包戶規范有序地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鼓勵和支持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全年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到420萬畝以上,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
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各區、縣(市)將落實人員編制和經費,盡快完成執法、檢測隊伍建設,重點開展產地環境和生產環節質量安全檢測,要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拓寬增收渠道,“鼓”起農民腰包
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是農業發展的目標之一。今年,哈市將通過種植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產業等,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通過依托優勢資源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特色養殖種植等,帶動農村餐飲、住宿、旅游、運輸等產業發展,同時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力爭“一品村”發展到300個以上。
據介紹,哈市今年將繼續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權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的有效途徑,逐步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支持農民盤活承包經營的土地、林地、草原、水塘等資產資源,增加財產性收入。同時加強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全年力爭完成技能性培訓8萬人,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4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85億元,人均轉移增收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