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寒假作業太難家長無奈代勞 繡十字繡愁壞小男孩(組圖)
2013-03-01 17:07:5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劉夢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日訊 2月27日是哈市中小學生到校日,采訪中記者發現,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把所學知識和生活結合到一起,不少學校布置了社會實踐作業。有的實踐作業不符合學生的實際,難壞了學生和家長。好的實踐作業還是能夠鍛煉孩子的。

 

  家長復印社裡補親情作業

  “復印社老板,給我們照張拍背照。”26日,記者在哈市和興路附近復印社裡看到,一位家長為了幫助孩子完成學校布置的親情作業,擺出兒子給媽媽按摩拍背的姿勢,讓復印社的工作人員幫忙擺拍了一張照片,這樣完成作業令人深思。

  近幾天,哈市中小學校園周邊的復印社忙得不可開交,學生們忙著將假期實踐作業一一打印。一位媽媽看著兒子的作業埋怨地說:“你們學校留的是什麼作業啊,我到現在也沒整明白。兒子,你還差啥作業了?”

  一旁的兒子回答說:“還有一個作業是幫家長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需要照片。”

  這位媽媽想了想說:“兒子,你就在這兒給媽媽捶捶背,拍張照片得了。”

  就這樣,“幫媽媽做件事情”的親情作業在復印社裡搞定了。

  另一位也來給孩子打印材料的家長苦笑著說:“現在學校留的作業,都是給家長留的。這幾天我們同事都忙著幫孩子完成作業呢!”

  記者了解到,為了豐富學生的寒假生活,很多學校在寒假作業上動了腦筋,也花了不少心思:有的學校布置了親情作業,還有的學校鼓勵學生學會使用壓歲錢等。在作業變得豐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同時,一些家長反映,有些假期作業盡管實踐性很強,但超出了學生的實際能力。比如有的學校讓學生開學後每人都要交一個“十字繡”的作業,這讓很多小學生尤其是男學生無從下手,有的學生上街去買一個繡好的“十字繡”作品交差,還有的學生乾脆就讓家長來代勞。

  王先生說:“老師的本意是豐富假期生活,以此陶冶情操、訓練發散性思維,初衷是好的,但希望在布置作業時,應該多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讓學生能夠量力而行。


 

  校長:上面說啥咱就留啥作業

  “全區統一安排大作業本,要求學生每天完成作業本上的內容。”27日到校日,在問及學校在剛結束的寒假裡是否給學生們布置過有關素質教育、社會實踐方面的作業時,哈市道外區一所小學的校長無奈地說。

  據了解,哈市道外區全區統一定制了寒假作業本。“這些作業就夠學生在寒假裡忙的了,我們也不再給孩子們爭加負擔了。”這位校長說:“寒假作業到底留不留?留多少?留什麼?值得深思!”以前,文字作業會留的很多,壓得學生在假期裡玩得不開心,假期甚至比平時還累。而因為作業量太大,檢查作業時老師就是在本子上機械地“畫出一個大紅勾,標上一個年月日”,幾秒鍾了事,就算是檢查作業了。“難怪孩子們不願意寫啊!”

  這位校長說,“後來,因為倡導素質教育,各學校又一窩蜂地留實踐作業,可特色假期作業總是那老幾樣,另外,本來布置給孩子的作業,可有的家長為了幫孩子加分,取得老師誇獎,紛紛代勞,這樣一來,實踐作業的教育效果也不明顯。”

  今年寒假,學校就沒再要求老師布置實踐作業,“上面要求啥我們就統一服從,省得家長還有意見。”這位校長說,有政協委員在兩會上提出,要動員全社會力量打造中小學生假期工程。如果能整合各方資源,充分利用假期時間打造豐富、充實和健康的假期生活,不但可以豐富假期的活動內容,還可以提高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是全社會都應該統一思想、拿出辦法、並付諸行動的課題。


 

  實踐作業符合實際學生纔歡迎

  記者調查發現,也有學校的實踐作業收到了不錯的效果。2月27日是到校的第一天,哈市師范附小的孩子們一大早帶著假期的作業來到學校,同學紛紛曬自己的作業,互相欣賞交流、互相學習提高。教師們將每個孩子的假期實踐作業收上來進行認真地展評,根據同學們的評選,挑出了他們心目中最優秀的作品送到學校進行全校展示。

  在學生的作業裡可以看出,假期裡孩子們實踐活動真是不少。有的和家人放假就飛往三亞,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的候鳥式寒假;有的去了美麗如畫的馬爾代夫;有的跟隨父母一起回老家過年,圖文並茂的假期出游經歷讓孩子們增長了見識,有的打印,有的手寫,有的粘貼,其中一個家長和孩子一起制作的2013年寒假三亞游的游歷作業,雖然家長參與了設計,但是親子共處的過程中,孩子和家長都收獲了快樂,留給孩子的更是屬於他們的難忘記憶。

  孩子們最喜歡的要數小制作了,各式各樣的小制作看得孩子們應接不暇,有的用每次積攢下來的廢舊的奶瓶做成了機器人;有的用過年放鞭炮的廢舊花筒經過粘貼,後期改造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小鼓,敲起來咚咚響;更有趣的是一個孩子用一個裝五糧液酒的鐵桶組成一個帶著?轆、非常逼真的拉杆箱。雖然小制作的水品不同,設計不同,孩子們在制作中都能親自參與,出主意,想點子,漸漸的孩子開始喜歡上了這種動手制作,將廢棄的東西變廢為寶,低碳環保的理念種在孩子們的心中。

  這個寒假,哈市師范附小大隊部為孩子們留了很多實踐作業。有“小眼睛看世界”為主題,記錄假期出游的經歷與感受;“親子閱讀快樂成長”,設計一份讀書報告單或者好書推薦卡;“心靈手巧動手制作”,利用廢舊物品制作一件精美的手工藝品;“歡歡喜喜過大年”為主題,編寫一份手抄報;拍攝一張過年照片,留下一份精彩瞬間;創作一幅繪畫作品,描繪幸福美好生活。

  記者調查發現,除上述種類的寒假作業外,開微博、做網頁、健身、看英文經典電影等形式也成為哈市一些學校的熱選作業。在記者采訪的學校中,非文字類的特色寒假作業佔到了作業60%以上,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學生們普遍反映,寒假作業不再是假期壓在心頭的沈重負擔,成了文字作業、家長給安排的各種補課等之外的樂趣,成為寒假生活的“佐料”,既有趣又有收獲。

  哈爾濱市育源心理教育學校校長高源教授表示,為了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切不可追求所謂的形式,切不可讓學生去完成超出自身能力的“另類”作業,另外,當家長的也不要去造假,孩子乾不了的事家長也不要越俎代庖,這樣會使孩子們養成弄虛作假的壞習慣。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