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日訊 (金鋼 記者 岳雲雪) 哈爾濱市公安消防支隊道外大隊太平中隊官兵自1980年“愛民月”開始,義務照顧殘疾人焦旭昆一家。33年來,盡管中隊領導換了一批又一批,戰士換了一茬又一茬,但他們學雷鋒幫殘、助殘的愛心行動,卻作為中隊的傳統一直延續著,從未間斷。
官兵們送來生活用品。資料圖
花季少年傷病纏身
家住原太平區延華街6-44號的居民焦旭昆,自幼酷愛冰上運動。1965年,年僅17歲的他在一次速滑訓練時,突然和隊友發生碰撞,重重地摔在冰面上。經醫生認定,焦旭昆頸椎受重傷,需要臥床治療。由於家庭貧困,治療不及時,焦旭昆又患上了類風濕性關節炎。此後,病情迅速發展,導致其全身關節變形、強直。最終,最終他癱瘓在床。
一個體格健壯、身高1.8米的小伙子,就這樣被疾病壓倒了。焦旭昆躺在病床上輾轉反側,自己還年輕,生活剛剛開始,今後的路還很長,而遠大的理想瞬間變為泡影。疾病像刀割一樣疼痛難忍,心靈的折磨更是令他痛不欲生。
官兵們照顧焦旭昆。資料圖
由於父親早逝,焦旭昆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沒有工作,靠紡線維持兩人的生活,日子過得很是艱難。為了給母親減少負擔,焦旭昆曾一度想到結束自已的生命。
消防官兵寒門送暖
就在焦家陷入絕望之時,一隊綠警裝的出現,給這個殘破的家庭帶來了希望和生機。
1980年3月5日,太平消防中隊的官兵們來到焦家。帶隊的是時任指導員耿炳榮,另外還有戰士鄭鐵民、張春明、張吉平、韓平等。
初來焦家,官兵們看到的是,低矮的平房房門上掛著一塊防寒氈,窗戶上釘著塑料布。眼前的老大娘體弱多病,床上躺著一個中年人,頭發很長,雙腳用棉墊包著。
此情此景,極大地震撼著官兵們的心。他們連忙上前扶老大娘坐在床上,又握住了焦旭昆的手,哽咽地說:“大娘、焦大哥,我們知道得太晚了,你們娘倆受苦了。以後,我們警民就是一家人,我們會好好照顧你們一輩子的。”
官兵送焦旭昆去醫院治療。資料圖
一席話,感動得這娘倆淚如泉湧,消防官兵們說到做到。從此,他們陸續走進了焦家的生活,開始了義務照顧這個家庭的愛心接力。
官兵們每周輪流到焦家,幫著買米買面、打掃房間、洗衣做飯,還幫著僱車買煤、扒炕抹牆、封窗防寒,能承擔的家務活他們都承擔了起來。他們還幫助焦旭昆理了發,換下了髒衣服,換上了嶄新的棉襖,拆洗了許久沒有拆洗的被褥。
1981年6月23日,消防官兵在來焦家走訪中看到,焦家門斗年久失修,漏雨嚴重,如遇大雨,很有可能會倒塌。指導員耿炳榮與官兵冒著零上30多度的高溫修繕房子,有的壘磚牆,有的熬瀝青,有的鋪油氈紙,乾得熱火朝天。由於沒乾過這個活兒,操作不熟練,一不小心,滾燙的瀝青就濺到了官兵們的身上、手上,頓時燙起一個個大水泡,但他們全然不顧。
官兵送焦旭昆去醫院治療。資料圖
學有所成走上自強之路
有消防官兵的細心照料,焦旭昆一家又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
官兵們考慮,焦旭昆雖然身體重度殘疾,但他的心卻很要強,得讓他用武之地,只有自食其力了,他纔會覺得自己活得有意義、有尊嚴。
隨後,戰士們幫助焦旭昆一磚一瓦地壘起一個小小的修表店,幫助他辦理了相關的手續,又每天接送他去學習修表技術。
1990年3月10日,“自強鍾表電器修理部”開張了。考慮到焦旭昆行動不便,戰士們還為他特制了一套桌椅,焦旭昆終於成了一個自食其力的人。
自此,焦旭昆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觀。在戰士們的幫助下,焦旭昆廣泛參加各種社會活動,1994年7月,他還光榮地當選為太平區殘聯副主席。
官兵為媒成全美事
閑暇時,焦旭昆經常給媒體供稿,表揚消防官兵和社會各界幫扶他的事跡。他的情況,牽動了一個外地姑娘的心。1982年3月28日,北安市通北林業局木材加工廠的檢尺員何義,給報社寫了一封信,還郵了20元錢資助焦旭昆學習。報社把信轉給了消防中隊,消防中隊回了信,介紹了焦旭坤的實際情況,並把焦旭坤的通信地址告訴了這位好心姑娘。此後,兩人開始建立了書信聯系。半年後,何義向焦旭昆拋來了繡球。信中說:“你肢體雖殘疾,但你在消防官兵的幫助下,能自尊自強,說明你心裡是強大的,像個男子漢,我願意和你組成一個家庭,共同面對未來。”
焦旭坤前思後想,不敢應允,怕拖累何義一生。官兵們得知此事後,都鼓勵他追求幸福。經過一年多的通信,兩人終於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後來,消防中隊派北安的戰士去幫助焦旭昆相親。當看到姑娘毫無怨言,願與焦旭昆攜手時,官兵們熱心地當起了紅娘。在他們的積極幫助下,通北姑娘何義背起親手縫制的鴨絨墊,拎著一個菜墩,毅然來到焦旭昆的身邊。
1983年8月28日,在濃濃的親情中,焦旭昆娶了媳婦。簡陋的平房被消防官兵們內外粉刷一新,帖上了大紅喜字。轉年,焦旭昆的愛人又給焦家添了個大胖兒子。哈市公安局特事特辦,為焦旭昆的愛人特批了哈爾濱城市戶口。
雖然,母親因病去世,沒能看見自己的大胖孫子。但是,在她病重時,消防官兵經常來探望,中隊的衛生員還日夜守護,聽說中藥療效好,他們還買藥煎好給大娘喂藥。看到兒子在消防官兵和兒媳婦的照料下幸福地生活,老人走得也很安詳。
1987年,焦旭昆竟奇跡般地拄上雙拐,走下了那鋪躺了22年的火炕。
世上只有叔叔好
1993年,焦旭昆的兒子焦廣銘上小學無人接送,官兵們得知後,又主動承擔起了接送孩子的任務。
在上小學三年級時,老師布置寫一篇作文。焦廣銘寫的《世上不只媽媽好》,令老師深受感動。隨後,老師特意邀請太平消防中隊的所有官兵來到學校,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家長會”。
面對這些特殊“家長”,小廣銘深情的朗誦了自己的這篇作文:“每天穿行在上學的路上,很多同學都投來羡慕的眼光,身穿軍裝的消防隊叔叔天天送我上學,下大雨還將衣裳披在我的身上。你們比我的媽媽還親,你們是我最親的親人……”
稚嫩的童聲,真情的傾訴,使現場每個人都留下感動的淚水。
焦旭昆為兒子取廣銘的名字,就是想讓消防官兵的事跡廣為流傳,永遠銘記。
你的困難我來幫助
2002年3月22日,焦旭昆突患腦出血。時任中隊長的徐貴龍獲悉後,馬上驅車來到他家,將昏迷中的焦旭昆送往醫大一院搶救。經醫生診斷,焦旭昆腦出血病情嚴重,必須手術,但近萬元的手術費讓焦旭昆的妻子掩面痛哭。“把我的警官證押給醫院,救人要緊。”在徐貴龍的擔保下,醫院為焦旭昆實施手術。當得知手術需要很多錢時,消防支隊官兵也紛紛解囊相助。官兵們無私的援助愛心感動了上蒼,焦旭昆終於戰勝了死神。
2004年夏天,焦旭昆再次腦病復發。時任指導員的韓楓帶領四名戰士,用專車將他送到太陽島療養院,幫助他進行恢復性治療。治療期間,消防官兵晝夜輪流護理焦旭昆,看著護理在病床前的官兵,焦旭昆多次淚流雨下,他常說:“我的命就是咱太平消防中隊官兵給的,你們都是我的親兄弟。”
2009年11月,焦旭昆下肢肌肉壞死潰爛,高燒不退,生命垂危。經診斷,醫生建議截肢,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巨額的醫療費,使焦家陷入絕境。時任中隊長劉明,立即組織官兵為焦旭昆捐款。雖然中隊官兵們無私援助,但是手術費用還是遠遠不夠。他們立即向消防支隊領導匯報,支隊政治處號召八區十縣市全體官兵捐款獻愛心,34000元的救命錢很快就湊齊了。消防支隊還與醫院協調,減免了部分醫療費用。經過治療,焦旭昆保住了雙腿,幸運地轉危為安。
愛心接力一直在延續
焦旭昆精心保存著一摞“雷鋒賬本”。從1980年開始,凡是幫扶過他的人,他都記在本子上,到目前已經記了18本。其中,記得最多的就是33年來消防官兵始終如一的無私幫助。
在消防官兵的影響和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們加入到照顧焦旭昆一家的行列,學雷鋒幫殘、助殘的故事屢見不鮮。
現在,焦旭昆的兒子也已經成家,他也有了自己的孫子。他經常給孫子講故事,教育孩子從小就要向消防官兵學習,長大了要做樂於助人的人。
消防官兵的真誠幫助,激發了焦旭昆回報社會的感恩之情。2012年,他主動提出要捐獻眼角膜。在媒體和官兵的見證下,焦旭昆在捐獻眼角膜申請表上,簽上了自己的承諾。“30多年了,消防官兵們為我付出的太多,社會各界對我幫助的太多,我只能盡我所能,回報社會。”焦旭昆激動地講。
現在,老兵轉業要到焦旭昆家告別,新兵報到要到焦旭昆家認門,已經成了太平消防中隊不成文的隊規。消防官兵們表示,要一直把照顧焦旭昆一家的任務承擔起來,用實際行動將雷鋒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太平中隊先後被評為省市兩級“幫殘助殘先進集體”,省“學雷鋒、學蘇寧先進集體”,市“擁政愛民先進集體”,並獲得“感動龍江群體獎”、“黑龍江省志願服務金獎”,連續4年被授予“全國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