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大學站地面站亭。
東北網3月2日訊 哈爾濱地鐵1號線一期、二期工程69個地面站亭正在建設中,理工大學站、醫大一院站、鐵路局站等5個試點站亭基本完工,其餘站亭預計今年上半年全部建設完畢,為下半年試通車做好准備。
69個地面站亭
歐式為主根據地域各有差異
在學府路哈爾濱理工大學門前,墨綠色的地鐵1號線理工大學站地面站亭已經建立起來。今後,市民在乘坐地鐵時,將通過地面站亭進入地下站廳層和站臺層。像這樣的地面站亭,地鐵1號線一期、二期工程18座車站共有69個。
按照標准,每座車站應設4個地面站亭,為何不是72個?根據車站所屬位置不同,地面站亭數量也不一樣。比如在一些車站,考慮到地鐵與周邊地產的銜接,出入站通道便直接與地面地產連通,省去了地面站亭。在電表廠站,從地鐵步行便可直接抵達附近的商場內。
另外一些車站則因周圍環境限制,需要“拆分”地面站亭。如西大橋站,由於漢祥街道路較窄,無法容納單個龐大的地面站亭,於是便在漢祥街、西大直街設兩個地面站亭,並在地下歸為一個出入通道。該站在通達街的地面站亭同樣如此設置,在地面共設6個站亭。
地面站亭的樣式以歐式為主,但根據周圍建築以及所在地點特色,設計樣式又各有差異。69個地面站亭,將成為地鐵在地面上的一道風景線。
133部自動扶梯
可通行人流量滿足10年需求
作為地鐵1號線與2號線的換乘站,位於繁華商業區的博物館站人流較多,無疑是大站之一。此外,預測大站還有居住集中區,比如龍江街附近的醫大一院站、西大橋站等,也將是地鐵1號線規模較大的車站。
在地面站亭及通道設計方面,則充分考慮到各站的人流,地面站亭的寬度、深度、扶梯數量等依此進行建設,並為未來打出“提前量”——可通行人流量最少滿足10年需求。
地面站亭的自動扶梯數量配置,也充分考慮到了人流這一特點。每座車站地面站亭與站廳層、站廳層與站臺層間的通道均設有自動扶梯。按照目前設計,地鐵1號線一期、二期工程18座車站共設有自動扶梯133部,目前已安裝88部。
在客流較大的車站,同時安裝上、下行兩部扶梯,在一些客流相對較小的車站,目前只有上行扶梯。這不但節省空間,同時也滿足地鐵人流控制中的“慢進快出”原則。
80厘米防水倒灌
防洪沙袋最後一道“防護牆”
地面站亭是地鐵地上與地下連接的通道,如何實現防水倒灌,也是建設者需要著重考慮的。我市地鐵地面站亭平均具有約80厘米的防水倒灌設計,並配有其他防水設置。
地面站亭上方設有罩頂,防止雨水直接進入通道。此外,地面站亭平均高出路邊石50厘米。根據地域環境不同,哈南地區高出地面幅度略低,在30厘米至50厘米間;哈東地區相對較高,一般在50厘米以上。在地面站亭入口處,還留有阻水擋板的卡槽,可隨時設立高度為30厘米的擋板。
同時,一旦地面積水通過之前的障礙進入通道內,還有兩道保險——地面站亭通往地下的通道內,設有兩道截流溝,並配有排水系統。各地鐵車站還裝配了防洪沙袋,沙袋具有遇水後膨脹的特點,以便應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