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全國政協委員孫東生:穩定邊境地區人口規模確保國土安全
2013-03-04 07:01:1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北京3月3日訊 (記者 孫曉銳)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期間,駐我省全國政協委員孫東生提出,國土安全是我國堅決維護的國家核心利益之一,穩定邊境地區人口規模,既是建設和繁榮邊境地區的必要條件,更是鞏固邊疆穩定和國土安全的重要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孫東生。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孫東生委員說,我國是當今世界上鄰國最多、所處的國土安全狀況最復雜的經濟體。從全國看,我國陸地邊境線長2.2萬餘公裡,有135個縣、旗、市、市轄區,與15個國家接壤。行政區劃土地面積約180萬平方公裡,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8.8%,人口2300萬,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6%。過去10年我國陸地邊境地區中有15個地市、縣(旗)人口驟減,其中2010年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口減少28.03%,雲南省臨滄地區減少7.10%。邊境地區地廣人稀,人口密度低,每平方公裡不到12人。

  “從黑龍江省來看,與俄羅斯有著2981公裡的邊境線,與5個州區接壤。黑龍江省邊境與俄羅斯接壤的18個市縣基本沿黑龍江、烏蘇裡江流域呈東西帶狀分布,土地總面積為15.4萬平方公裡,佔全省土地面積的34%,人口280萬,佔全省總人口的8%,其人口數量、結構、素質、遷移流動等因素的變化,對內對外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國土安全產生重要影響。”通過對我省邊境市縣深入的調研,孫東生委員發現,盡管這裡蘊藏了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由於邊境地區地址偏遠、基礎薄弱、經濟發展後勁不足,資金、技術、信息、人纔等社會資源相對缺乏,使生活在這一地區的居民大量外出打工,人口流失嚴重。

  2010年黑龍江邊境地區總人口較2009年減少44311人,減少了1.34%;較2007年減少75040人,減少了2.52%。2005年-2009年,18個邊境縣市中,只有綏濱、同江、東寧、綏芬河4個縣市保持正增長,增長最多的綏芬河市也僅為1.61‰,其餘14個縣市人口均為負增長,最高的撫遠縣達到了-23.63‰。這一組數據透露出的問題令孫東生委員十分擔懮。

  孫東生委員認為,邊境地區由於外遷導致的人口減少現象,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經濟、政治問題,形勢不容樂觀,潛在危險逐步顯露,對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邊境穩定、國土安全構成威脅。為此,孫東生委員建議,國家應加大對邊境地區的扶持政策力度,促進邊境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完善陸地邊境地區人口經濟政策,穩定邊境地區人口規模,確保國土安全。

  孫東生委員建議,國家應逐步放寬陸地邊境地區人口經濟政策,闢建“沿邊人口安全示范區”。在135個市、縣(旗)實行普遍生育2個孩子的政策,凡有意到邊境地區生產生活的合法居民,應積極支持,提供優質服務,落實市民待遇。應對邊境地區實施“一幫一”10年援助行動,並做出制度性安排。應提高邊境地區工資福利等政策性待遇,並對進駐目標區域的企業,提供就業補貼的做法,對陸地邊境地區加大補貼力度,提高工資福利待遇,給企業以投融資、工商、稅收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吸引人口和產業聚集。應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區和人口發展功能區規劃,結合城鎮化發展方向,積極實施“人口聚集工程”,加大村屯和鄉鎮合並力度,引導人口向市、縣(旗)所在地聚集,推進人口與經濟在聚集點上發展,產生人口經濟的集聚效應。應加強“人口信息庫”建設,建立“人口安全預警機制”。應利用邊境地理優勢,大力發展綠色觀光農業和旅游業。此外,國家應創辦邊境特色大專院校,增強邊境城市的魅力和張力。通過大力培養人纔、用優厚待遇留住人纔,以科技創新和知識經濟助力邊境人口經濟帶又好又快發展,推動邊境口岸城市成為我國陸地邊境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依托經濟文化繁榮,構築邊境地區人口安全長堤。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