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4日訊 2月26日,在道外區人力資源市場上,一家食品公司的招聘專員林女士告訴記者:“從2月19日就來這裡招聘,但到現在一個都沒招到,就連最基本的庫房工人、營業員和售後都招不到。哪裡是我們在選擇工人,現在都是工人在選擇企業。”如今,招工是很多招聘企業無法回避的難題。

求職者在看招聘公示。李天池 王宗華 攝
為了能招到工人,一些企業選擇了加薪。2月27日,在哈市人力資源市場內,記者在一家賓館的招聘單上看到,保安的薪水是1500元,工齡工資另算。該企業的招聘人員汪先生說:“去年保安的薪水是1200元左右,但為了能招到人,我們在上調薪水的同時,還加上了工齡工資,乾滿一年我們會給對方漲薪,為的就是讓他們能夠長久乾下去。”此外,記者看到一些企業把營業員、內勤人員的底薪也紛紛上調到了1600元左右,上調幅度為30%左右;而一些技術工人的工資則上調至4500元左右,漲幅在20%左右。
據介紹,節後各招聘企業多是酒店、工廠、物流快遞、飯店等,提供的都是如生產工人、服務員、司機、保安員、營業員等崗位。哈市道外職介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月18日開始他們每周都有多場大型招聘會,提供的崗位都在幾千個,每場的求職者也近萬人,但是達成就業意向則“不是很理想”。以2月19日召開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現場對接會”為例,招聘會上267家企業提供了5872個崗位,共有6000餘名進城務工人員進場求職,但僅3086人與企業達成了就業意向。
求職者 工資環境休假缺一不可
求職者在要求高薪資的基礎上,對於食宿、休假、保險等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和“60”後的求職者不同,現在“80”、“90”後的求職者對於企業的“軟件”設施要求也很高:免費用餐要求質量,提供住宿環境要好,保障要“五險一金”,休假要能保證一個月四天……
在哈市人力資源市場內,來自佳木斯樺南縣的“80”後小王說:“前兩天,到一家汽車配件廠應聘,起初雙方覺得都很滿意。但到了單位,看到工作環境非常糟糕,對自身沒什麼發展,另外伙食飯也太糟糕,明顯就是唬弄我們。”他告訴記者,“年紀大些的進城打工人員最看重收入,只要工資高,髒活、苦活都願意乾。我們不一樣,除了收入,還要看工作環境、發展前途,不然將來是沒辦法在城市裡立足的。”
“90”後的哈市技術工人蘇永同畢業後一直在天津工作,今年他希望能在“家門口”找份工作。他說:“工資和心理預期差太多。此外,很多企業的工作時間都要‘2班倒’或是‘3班倒’,1個月也就有1、2天的假期,但我希望能夠‘早8晚5’,有固定的休息日。”
綏化市三河鎮的姜先生以前一直在青島工作,今年決定到哈市工作,“因為離家近”。但幾圈轉下來,讓他極為失望,“雖然這邊的薪水比以前我在青島工作時低幾百元,但要有合適的也可以。關鍵吃住的條件也不好,去了一個食品企業看過,但住的環境實在不敢讓人恭維,所以只能放棄。”
專家 企業應提昇人文關懷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正由過去企業主導變成了求職者挑剔。求職者就業不再是單純的求生存,苦髒累而且待遇低的工作已不適合他們,體面和尊嚴與薪水同樣重要。
哈爾濱師范大學人力資源開發專業碩士生導師張旭東說,目前“80”、“90”後的求職者已逐漸成為市場主力,他們不同於老一輩的農民工,他們需求的層次和內涵在不斷提昇。因此企業在對他們進行物質激勵的同時,應注重對他們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加強精神激勵,增加對他們心理層面需求的關注,提昇對他們的人文關懷;要關注求職者的職業生涯發展問題,加強他們對於職位的歸屬感和使命感。對於求職者,他建議,求職者應不斷提昇自己的專業技能,通過對社會的貢獻來獲得自己的合理地位;要通過合理的溝通方式向僱主表達自己對於職業和生活的需求,以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從而為自己爭取合法的權益。
道外區職業介紹中心主任董吉濱表示,企業除了要保證求職者的自身利益外,還要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讓他們有家的感覺,讓他們安心、舒心地在企業工作;而同時,求職者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企業著想,為企業做出貢獻,這纔能讓勞動力市場步入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