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4日訊 元宵節剛過,記者在依安縣富饒鄉黎明村采訪時看到,水稻育苗大棚基地裡熱鬧非凡。白茫茫的雪地裡,一塊塊清理出來的黑土地尤為顯眼。村黨支部書記宋學全一邊清雪,一邊和稻農探討下步育苗、扣棚的注意事項。宋學全告訴記者:『去冬今春雪太厚了,平均也得30多厘米。如果還像正常年頭兒不著急,只是撒點灰,不僅盤鋪不上,育苗、插秧都得往後推遲,到時稻農的損失可就大了。』
針對當前積雪厚、水稻面積增、育苗任務重的實際,春節剛過,依安縣富饒鄉、新興鎮、太東鄉等水稻主要種植區就把水稻育苗大棚小區清雪、扣棚工作作為再奪今年農業豐收第一戰役。鄉村乾部深入村屯和廣大農戶家中,廣泛動員,親自參與,充分集中機械力量、畜力和人力,加快清雪扣棚進度。
『年前合作社就預訂了種子和化肥,現在250噸化肥和3萬斤種子都已到位,光這兩項就省了10多萬元。你看,這籽還沒下地,社裡的102戶社員就平均增收了1000多塊,搶前那就是「搶錢」啊!』在興義大豆合作社倉庫,理事長巴有福望著堆成小山似的生產資料,心裡美滋滋的。
近兩年,依安縣不斷加大推進農村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的力度,強力推進農業合作組織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已成為備春耕的主力軍和領頭羊。巴有福告訴記者,合作社規模經營的1.5萬畝土地,按照去年每畝土地保底300元和分紅240元計算,今年社員總收入有望達到千萬元以上。
2012年,依安縣糧豆薯總產實現23億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448元,增長12%。糧食連年增產,農民持續增收,這與全縣備春耕抓得早、靠得實密不可分。
去年秋收剛結束,依安縣就召開土地規模經營『60日會戰』,各級領導乾部走鄉鎮、進村屯,宣傳政策、算賬對比、細化幫扶措施、強化服務;正月初七剛上班,縣鄉村三級領導乾部全部深入到各自包扶的鄉鎮、村屯和農戶家中,指導、協調和動員群眾迅速掀起備耕生產熱潮;科技大集、科普之冬、特色種養殖培訓密集鋪開,為農民提供政策、法規、技術、信息服務,大力推廣玉米通透密植、馬鈴薯大壟、甜菜小壟直播、大豆小壟機播雙行、水稻新基質育秧技術等實用新技術。
一系列有效舉措,為今年備春耕生產快速啟動打下堅實基礎。依安縣農業局局長王仰波介紹說:『多年的實踐表明,高標准高質量抓好備春耕生產,必須立足於搶前抓早。只有搶前抓早,纔能確保把地種在「火候」上,纔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糧食增產潛力,確保農民收入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