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4日訊 (記者 顧碩) “大家要帶著昊昊一起玩兒,寧寧在地上撿到髒東西要記得洗手,等張老師給志國喂完藥,就陪大家上手工課……”3月4日,當記者准備采訪五常市特教教師張春艷時,被眼前這幅忙碌的場景所感動了。
張春艷和她的孩子們。資料圖
一張張稚嫩的小臉上寫滿了孩子們對張老師的依賴與信任,張老師的耐心與呵護向孩子們傳遞著最真的愛,這種愛包涵了友愛的溫情、師愛的叡智、父愛的豁達、母愛的毅力。
翻開張老師的教案,第一頁寫著“為什麼我的眼睛常被溫情溢滿,因為特別的你總需要我特別的疼愛……今生伴你走過花季,幫你聆聽心聲,你笨拙的手勢畫出了我的無悔人生!”
五常市特教教師張春艷。資料圖
這飽含深情的文字是特教教師張春艷對殘障兒童最真摯的愛,是張老師對特教事業的心靈告白。
特教工作的苦與澀
又是一個美麗的秋天,開學的日子到了,張春艷接了一個新培智班,家長和孩子們擠滿了教室。她仔細做記錄,詳細了解孩子的情況。
剛到這個陌生的環境,孩子們非常不適應,哭的,鬧的,跑的,跳的,什麼樣的都有。她一個個的撫慰,就像母親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漸漸孩子們平靜下來了,開始了新學期的第一天。
這個班一共有8個孩子,一個是非常淘氣,天天尿褲子的胡柏寧;一個是患有先天性心髒病的唐氏綜合癥兒童唐志國;一個是孤獨癥兒童平昊;一個是腦癱兒童張洪德……“他們身為殘疾孩子已經很不幸了,但他們的家庭多數也是不健全的,這幾個孩子的母親有四個是精神病患者,從小他們就失去了母愛,這是一群讓人心痛、讓人心酸的孩子。”張春艷哽咽說道。
他們是不幸的,可他們又是幸運的,是張老師那顆慈愛的心,彌補了他們那份殘缺的愛。
班主任的酸與痛
接下來的日子,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來。患有先天性心髒病的唐氏綜合癥兒童唐志國讓張艷春又多了一份工作,她要每天按時給孩子服藥,細心的照顧他的日常飲食起居。
一天下午,在課堂上,唐志國突然心髒病發作,臉色青紫,渾身發抖,呼吸困難。唐志國害怕的緊緊依偎在張老師的懷裡。張春艷等孩子稍微緩和了一些,趕緊抱孩子向醫院奔去。
九月的秋天,剛下過大雨,冷冷的寒風,吹打在張春艷瘦弱的身上,也吹打在她的心裡。她有些力不從心,但還是堅持把孩子抱到了百米外的路口,坐上了車,及時送到了醫院。在醫院裡,張老師緊緊握住孩子的手,陪護著孩子。那時的張春艷心裡流著淚,臉上卻帶著溫馨的微笑……
就這樣,每天張春艷很早來到班級,笑著給孩子們洗小花臉,笑著整理他們穿錯的衣鞋,笑著換掉他們弄髒的衣服……張春艷指著懸掛在黑板旁邊的一張照片,幸福地說:“這是我們班的全家福。”
她用那陽光和自信的心看護著這個班,努力營造著家的氛圍。
特教工作的喜與樂
經過兩年的訓練,她教的學生,大部分有了基本的日常自理能力,甚至掌握了簡單的勞動技能,如打掃衛生、洗衣洗鞋,讓這些有著特殊孩子的父母得到片刻安寧和些許的微笑,這也讓張春艷收獲著一份喜悅。
一路走來,有歡笑,也有淚水。“只要讓這群殘疾兒童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再艱辛的工作都值得。”她堅信。
同樣是老師,雖然沒有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但為折翼天使付出的艱辛,學生的點滴進步都會讓她感到快樂、幸福。
采訪結束時,正是張春艷給孩子們發水果的時間,張春艷和孩子們圍成一團,一只小手伸在張春艷面前,甜甜地說:“張老師,先給你吃。”
冬去春來,萬物復蘇,教室窗臺上的幾盆花含苞待放,象征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