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付華廷代表:城鎮化首先要培養白領農民
2013-03-05 17:11:29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春雨 何雨欣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代表委員議政錄)付華廷代表:城鎮化首先要培養白領農民

  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 王春雨 何雨欣)“沒有產業支橕的城鎮化是空話,城鎮化首先要培養白領農民。”面對各界熱議的城鎮化,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總支書記付華廷說。

  付華廷說,蓋樓容易,但讓農民自願上樓不容易。樓房意味著要集中居住,與散居在村屯相比,農民下地乾活要走冤枉路。上樓後,農機具、糧食晾曬都成問題。在生活成本上,如果住平房,農民在燒柴、用水、吃菜上花費不多,上樓後無疑要增加生活成本。

參加代表團會議時付華廷認真做記錄。東北網記者 魏義松 攝

  付華廷認為,從興十四村的經驗看,只有以產業為支橕,讓多數農民離開土地,讓少數農民經營大量土地,把種糧農民培養為白領農民,城鎮化纔能真正實現。

  興十四村是1956年組建起來的移民新村。幾十年來,在付華廷帶領下,興十四村由剛建村時房無一間、地無一壟、樹無一棵的三無村,發展成為擁有35家企事業、18億多元總資產,擁有1.5萬畝人工林的城鎮化新村,被譽為“龍江第一村”。

  據了解,目前興十四村土地全部實現連片種植,規模化經營。去年興十四大型農機專業合作社依托500多臺套大型農機,作業面積輻射興十四村及周邊耕地10萬多畝。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農民,紛紛發展棚室經濟作物、到村辦企業打工,年人均純收入6.58萬元。

  對於那些沒積累、沒資源、沒區位優勢的普通村如何走城鎮化之路,付華廷說,城鎮化不是一口吃成胖子,要一步步慢慢來。興十四村的城鎮化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從泥草房、土坯房、磚瓦房、公寓樓到別墅,與之相適應的是全村由單純種糧,到開辦小豆腐坊、罐頭廠,再到奶粉廠、玉米加工廠,直至組建生物制藥、農產品精深加工、國際貿易為一體大型企業的產業化之路。

  付華廷說:“咱農民就要不怕吃苦,只要苦乾、實乾、巧乾、拼命乾,城鎮化一定能實現。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