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你幸福嗎』之哈爾濱答卷——幸福榜單見證『民生至上』實踐
2013-03-08 10:12:5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姜雪松 孫玉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8日訊 在《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2012—2013)》最新發布的“中國幸福城市”榜單上,哈爾濱居民幸福感排在全國104個城市的第三位。這是哈市首度躋身幸福城市全國三甲。

  和這個調查結果相互印證的是,幾天前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組織的2012年度萬人《民生民意評價調查》發布結果:2012年,我市城鄉居民幸福度為90.3%,首次超過九成,比2011和2010年度調查結果高4.1和4.8個百分點。

  兩張“幸福榜單”幾乎同時出爐,並且不約而同地點出了冰城幸福指數攀上歷史新高。

  這並非偶然。

  幸福是和諧社會最具分量的人本指標。“曬曬”哈爾濱的“幸福家底”,不難發現,幸福感大幅提昇的背後,正是過去一年來哈爾濱經濟大跨越、社會大發展、民生大改善的動人圖景。

  幸福看點之一 民生給力

  幸福不幸福,百姓最有發言權。

  2012年底,道外區橋頭屯居民張紅梅一家三口搬進群力新區的民生尚都小區。從低矮易澇的棚戶區到寬敞明亮的電梯房,身為全市數萬戶保障房受益者中的一員,張紅梅過了平生最開心的一個春節。她說:“不用說別的,我家現在的廚房都比原來橋頭屯的屋子敞亮,你說這心裡能不敞亮嗎!”

  心裡敞亮,是百姓對幸福生活的質朴解讀,也是對政府工作的最高褒獎。

  2012年,哈市以民生優先為指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百姓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民生賬單”上寫滿了幸福。

  幸福是收入快提昇。2012年,哈爾濱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2500元和11443元,增長12.3%和19.1%,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幸福是居者有其屋。2012年,全市開工建設保障房3.9萬套,竣工51557套,為1.6萬戶群眾提供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補貼,超額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目標。

  幸福是就業有崗位。2012年,我市持續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2.6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以內,轉移農村勞動力138.3萬人,成為全國創業先進城市。

  幸福是生活有保障。2012年,我市養老保險政策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均增加206元;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年度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25萬元和11萬元;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提高到每月410元和每年1718元;為35萬戶困難群眾發放社會救助金11億元。

  幸福是社會更安全。2012年,我市大安全社會治安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刑事案件發案總量在副省級城市中最低,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大幅下降,公眾安全感滿意度達94.6%,信訪積案化解率達80%,88.9%的群眾表示平安創建活動給本地的社會安全帶來改善。


 

  幸福看點之二 城市蝶變

  “哈爾濱變得更美了,就像一個歐洲的城市。”站在兩側樓體改造一新的友誼路上,來自湖北的游客李先生情不自禁地贊嘆,“哈爾濱不愧東方小巴黎的美譽。”

  “變美的城市”不僅是外地人的直觀感受,更是本地人的幸福源泉。過去一年,哈爾濱雙管齊下,通過大手筆拆違和精細化城建,迅速改變了城市面貌,提昇了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

  2012年,哈市以努力讓百姓生活的城市更規范為目標,著力拆除違建,累計拆除違建1萬餘處、371萬平方米。拆違力度之大,堪稱空前。這一舉措贏得了市民的廣泛支持。

  在《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2012-2013)》中,生活安定和公平正義被受訪者認定為“美麗中國”最重要的兩個要素。從這個意義上講,以創造宜居生活環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指向的拆違,不僅順應了民心,也提昇了百姓的幸福感。

  在大力拆違的同時,哈市圍繞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目標,強化高標准規劃建設管理,進一步提昇了城市環境質量和形象品位,讓哈爾濱市大氣、洋氣、神氣的城市風格進一步彰顯,也讓幸福成為一項項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

  過去一年,城市交通更完善。全市新建改造各類道路146條、橋涵34座,地鐵1號線通車試運行,哈西站建成使用,哈大高鐵正式開通,城市立體化交通網絡初步形成。

  過去一年,百姓出行更方便。新建停車場34個,新增停車泊位3.45萬個,新增、更新大容量公交車600臺,23座新型公交場站投入使用,成為“公交都市”全國首批創建單位。

  過去一年,生態環境更宜人。哈市推進森林城市建設,新增綠地250公頃,完成造林13.7萬畝,“三溝”結束了污水直排松花江的歷史,松花江水質主要污染指標下降3.7%。

  過去一年,市民生活再優化。全市改造水、電、氣、熱管網2147公裡,拆並小鍋爐505臺,新增供熱能力2600萬平方米,維修老舊住宅1000萬平方米,城市運行保障水平大幅提昇。

  城市的“蝶變”,更拉動了旅游業的大發展。2012年,哈市成功打造了“迷人的哈爾濱之夏”城市品牌,在中國十佳避暑旅游城市評比中名列第二位,旅游總收入達553億元,增長20.5%。這些無疑也增添了冰城市民的自豪感、幸福感。


 

  幸福看點之三 “創城”提勁

  2012年,哈爾濱邁出了“創城”的腳步,開始衝刺“全國文明城市”這一最高榮譽,並於年底取得優異成績:在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中位列省會和副省級提名資格城市第三名。

  “創城”豐碩成果的背後,是城市軟實力的提昇。這也是為冰城百姓的幸福感加分的另一關鍵所在。

  “創城”一年來,哈爾濱文化建設不斷加強。“迷人的哈爾濱之夏”、中華巴洛克歷史街區、“哈夏音樂會”、濕地旅游、“冰雪節”等品牌活動享譽世界。此前,哈爾濱還被聯合國授予“音樂之城”稱號。

  “創城”一年來,哈爾濱志願服務不斷深化。“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夕陽紅老年志願者服務隊”、“雷鋒車隊”等一批志願者服務隊成為冰城一道道亮麗風景。

  “創城”一年來,哈爾濱道德楷模不斷湧現。見義勇為的謝尚威,新時期農民致富帶頭人張寶金,勇救落水者的楊惠、蘇澤軍……他們為城市精神家園增添了一筆筆道德財富。

  不僅如此,在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從佳木斯前來救治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熱血的哈爾濱市民深情呵護;面對旅游途中遇難的臺灣司機,豪爽的哈爾濱游客慷慨捐款;面對肆虐的“布拉萬”臺風,勇敢的哈爾濱人挺身而出……這些善行義舉,凝聚並詮釋了以捨己救人的奉獻精神、珍愛生命的高尚情操、助人為樂的大愛情懷、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為內涵的“哈爾濱風尚”,讓哈爾濱成為一座感動之城、幸福之城。

  提昇之力帶來變化之美,“創城”中的哈爾濱正變得更美麗、更宜居、更充滿活力。

  幸福不僅是客觀指標,也是一種主觀感受;幸福不僅是物質財富,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哈爾濱躋身中國幸福城市三甲不僅僅是榮譽,更昭示出一個簡易的道理:在GDP已非發展唯一指向的當下,只有民生優先的發展取向、詩意棲居的生態環境、樂觀向上的城市精神纔足以讓市民享有較高的幸福感。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