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8日訊(關立民 記者 顧碩) 領軍全國綠色產業發展的黑龍江大興安嶺,轉變發展視角,重點打造“四大基地”,重點推進12個綠色食品產業項目,項目總投資10.2億元。2012年實現產值24.2億元,比上年增長26.7%。

打造藍莓生產加工基地
大興安嶺野生藍莓資源十分富集,分布區面積達到782.5萬畝,蘊藏量8.76萬噸,允收量4.71噸,被譽為“中國野生藍莓之鄉”。近年來,大興安嶺加大了野生藍莓保護力度,集約化試點經營面積達到1025公頃,平均每畝增產15%左右,2011年野生藍莓原果每斤售價達到了25元。在保護野生資源的基礎上,加大了人工藍莓種植力度,建立了2個組培生產基地,4個扦插生產基地,藍莓種苗繁育能力達到500株,人工種植藍莓1.2萬畝。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加快了藍莓產業化進程,大興安嶺林區已有北極冰、超越、依莓等藍莓生產加工企業24家,開發出藍莓冰酒、果乾、果糕、花青素提取物、軟膠囊和口服液等十大類160多種產品,產品不僅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大中城市,還遠銷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
黑木耳。(資料圖)
打造有機黑木耳生產基地
優良生態環境,獨特的冷涼優勢,使黑木耳增添了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含量遠高於其它地區的同類產品,特別是膠原含量高出了20倍以上。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建成標准化木耳養殖基地66個,6370畝,木耳養殖規模達到了2億袋,平均每袋利潤1元錢,形成了較為成型的麥飯石和小孔單片養殖技術,尤其在木耳菌袋中添加以麥飯石為主要成分的菌物生長促進劑,生長出的黑木耳富含鋅、鐵、硒等人體所必需的18種微量元素,每袋產量提高了30%。2012年完成食用菌養殖19691萬袋,10萬袋規模以上的基地64個,從業人員10654人。食用菌實現了規模化生產,成為百姓的致富產業。
珍貴中藥金蓮花。(資料圖)
打造野生中藥材保護利用基地
大興安嶺是我國寒溫帶天然藥庫,野生中藥材之鄉,藥用植物600餘種,國家珍稀瀕危保護藥材20多種,野生藥材貯藏量高達200萬噸,市場價值在10億元以上。近幾年,已建成黃?、原麝、草蓯蓉3個省級野生藥材資源保護區,總面積達12萬公頃。聘請中國食品藥品鑒定研究院、中國藥典委員會完成了黃?、五味子、蒼術、赤芍4種野生藥材的品質鑒定,叫響了大興安嶺是野生藥材品質最優良地方的品牌。
打造脫毒馬鈴薯種植基地
大興安嶺地處黑龍江第6積溫帶,是理想的高緯度馬鈴薯繁育區,其綜合試驗站被列入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31個綜合試驗站之一,是黑龍江唯一進站單位。近年來,大興安嶺不斷加大馬鈴薯產業的培育力度,重點推廣了早大白、尤金、魯引一號、中暑一號等適應大興安嶺栽培的優良脫毒馬鈴薯品種,注冊了“興佳”、“嘉豐”牌種薯商標,建成了34家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形成了以麗雪精淀粉公司為龍頭的馬鈴薯加工企業,年精淀粉加工能力2萬噸。如今,大興安嶺林區馬鈴薯、商品薯種植面積已達10.8萬畝,產量21萬噸。並與內蒙古興佳薯業有限公司展開了積極合作,在大興安嶺建設2萬畝馬鈴薯脫毒種薯原種基地,4萬畝原料基地和2萬噸淀粉加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