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11日訊 三月初的北國大地,依然銀裝素裹,記者深入訥河農村采訪備春耕,感受最大的是這裡的農業裝備水平、合作社發展規模的大幅度提昇。
在訥河市鑫燎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姜海指著正在安裝調試的播種機告訴記者:『這是兩臺格蘭播種機,配套帶有衛星導航設備,美國凱斯210做動力,每小時行走12公裡,每天播種能收入1萬多元。這還是小收入,大頭都反哺給了加入合作社的農民,社員可以從合作社三次分紅,除土地保底收入外,還有土地產出中的收入和政策獎勵。按照去年玉米的產量和價格,今年合作社每畝地將增收350元到400元。』
姜海所在的合作社是訥河市7個千萬元農機合作社之一,這些合作社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率均達到90%左右。作為中國馬鈴薯之鄉、甜菜之鄉和優質大豆主產地,訥河市630萬畝耕地中有300多萬畝加入了合作社,實現了集中連片規模經營,使更多的農民走出土地,走向城市和特色農業經營。在鑫燎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所在的學田鎮向陽村二屯,100多個房屋的自然屯,有30多個房屋空閑著,當地人說,這些房屋的主人都外出經商務工了。
走進向陽村燎原屯,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大棚和棚內郁郁蔥蔥的蔬菜。蔬菜合作社社長趙全紅告訴記者,這裡共有120多棟大棚,平均每戶1棟,一個棚一年純剩兩三萬元,再加上大田加入了合作社,每家收入都在五六萬元。
在二克淺鎮,一座藍白相間的建築高高矗立著,在陽光和雪地的映襯下格外醒目,這裡是水稻智能化育秧車間。通過電腦顯示屏幕,工作人員可以對所有車間的水分、溫度和土壤濕度情況了如指掌。如果某項指標偏離事先設定的標准值,電腦就會自動進行調整。像這樣的高標准智能化水稻浸種催芽育苗基地,訥河市已經建立2處,尼爾直供灌區、九井、訥南和六合等鄉鎮的水稻主產區50多萬畝水田都可以在這裡進行標准化催芽育秧,帶動水稻平均單產達到430多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