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1日訊 最近,東榮三礦在井下為管理人員配置了自行車。該礦的管理人員入井後,不再像從前那樣急匆匆步行趕路程,以盡快到工作面接班,而是到車房領取自行車,然後騎上自行車駛向采區車場。這不僅節約了時間,節省了體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減少了浪費和環境污染。

該礦管理人員正在井下騎自行車去檢查工作
這一在礦井管理上的新舉措,引起了廣泛熱議。
東榮三礦井下路面、照明、巷道的寬窄是否能達到騎自行車的條件。2月19日,記者滿懷疑問地到東榮三礦井下親身體驗井下騎自行車的新奇。
換上工作服,領了礦燈和自救器,9時30分,記者隨該礦管理人員下了井。來到井下車房,記者見到了平時在市區都很少見的擺放整齊的自行車。並同管理人員一同騎上自行車,在安馨大街上,傾聽巷道廣播悠揚的歌曲,感受井下騎自行車的方便、快捷。
記者隨機采訪了該礦掘進科管理人員袁野,他興奮地向記者介紹,“今年春節前,第一批40輛自行車隨著入井管理人員一起來到了井下。抱著試一試的心情,入井的管理人員紛紛跨上了自行車,向采區車場騎了過去。我特意看了一下手表,到達采區車場後,我一算時間,按照往常入井時間,節省了一大半,以後再也不用為趕人車搶時間了。”
記者通過了解得知,井下能夠騎自行車,是東榮三礦多年礦井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幾年東榮三礦把為井下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當成大事來抓,在井下建成了平坦寬敞的安馨大街,方便員工昇入井;還建成了井下材料庫、會議室、候車室、廁所等,讓井下員工更舒適、更體面地工作。在建成安馨大街,實現井下行走大巷昇級後,該礦黨政班子一直思索著這樣的問題:如何在煤礦井下實現管理人員工作方便快捷,不過多地浪費時間和體力。通往該礦三個采區的線路加起來總長度達到近7000米,管理人員到達采區車場後,還需步行一段時間纔能到達工作面。每天上下班進出兩趟,有些時候還趕不上人車。其中最遠的東十采區單趟步行到采區車場就得2850米,體力消耗很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礦黨政領導通過充分調研,結合本礦良好的質量標准化基礎,經過反復實地實驗,證明以自行車代步的做法十分可行。
該礦把這一想法向龍煤雙鴨山分公司說明後,得到了該公司的認可,該公司工會向該礦贈予40臺飛鴿牌自行車。
以自行車代步的做法在東榮三礦井下實施以來,得到了員工們的一致好評,大家認為,這一做法可以說是一舉三得,不僅節約了時間和體力,提昇了工作效率,還減少了摩電車的使用,節約了能源促進了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