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3日訊 3月12日,大慶日報維權團接到舉報:九區批發市場乾調區商服門店有人銷售“黑豆腐皮”。當日,維權記者對此進行了暗訪,並會同工商部門進行了檢查。
問題豆腐皮、粉絲近千斤。
暗訪 百餘袋豆皮雜亂堆放 包裝袋上難覓保質期
12日上午9時,記者走進舉報人所說的豆皮乾調店。在不足40平方米的店內有三分之一區域擺放著粉條、豆皮等產品,屋內的潮氣很重,成袋的豆皮和粉條就混亂地擺放在地上。
見到有人來買貨,經營戶問:“我家有粉條、豆皮、淀粉,你想要點什麼?”當得知記者想買豆皮後,經營戶熱情地說:“都是新上的貨,15元一袋,如果批發還能便宜。”
記者隨手拿起一袋豆皮,僅在封裝袋表面看到用黑筆標注的“2013.3.11”字樣。“怎麼沒有保質期?”記者問。經營戶立刻回答:“這就是11號來的貨,一般保質期都在15天左右,放心吧吃不壞,周圍小吃店都在這兒買。”
這家店的屋子是復式結構,還有一處地下室。記者本想到地下看看,但被經營戶拒絕了。
出了這家門店,記者又來到隔壁一家乾調店。這家店的情況與上一家基本相同。
檢查 地下室內“別有洞天” “黑豆皮”結伴“黑粉絲”
記者暗訪後,與高新區工商分局高新工商所取得了聯系,工商人員當即與記者對此事進行了核實檢查。
工商人員在兩家乾調店檢查時發現,店裡賣的豆皮有一半以上未標注生產廠名、廠址和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屬於“三無”產品,經營戶現場未能提供進貨票據。
“這些豆皮是一些散貨批發商送上門的,我當時進貨時也沒認真查看清楚。”當執法人員要求店主出示相關豆皮的檢驗合格證明時,經營戶借口推脫,想逃避處罰。“都什麼人來買啊?”記者問。“啥樣人都有,麻辣燙店用的比較多。”經營戶回答。
工商人員隨後又來到地下室進行檢查。借著微弱的燈光,工商人員發現,地下室衛生環境更差,銷售的豆皮、粉絲與生活用品、廚房用品混合擺放在一起,空氣中還彌漫著難聞的味道。工商人員當即通知經營戶,按照《食品安全法》,所售食品必須要離牆15公分擺放。
在地下,不僅豆皮存在大量問題,粉絲也存在問題。髒兮兮的地上,可以看到大量散落的預包裝透明塑料袋。經營戶見此景馬上狡辯:“這些塑料袋是向廠家要的,如果粉絲袋壞了,可以用它替換。”在查看袋裝粉絲時,工商人員發現袋口不是沒有生產日期,就是日期模糊不清。
執法人員隨即查扣了兩家乾調店存在問題的豆皮和粉絲,便於下一步進行調查處理。據執法人員統計,兩家店的“黑豆皮”和“黑粉絲”加在一起應該有千餘斤。
提醒 想買安全的豆皮?先看外包裝,再看顏色
高新工商所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在購買豆皮時要認真查看產品的外包裝,看是否標名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等內容和QS標志,一旦發現假冒偽劣和“三無”產品,應立即向工商部門舉報。
如何挑選優質豆腐皮呢?工作人員表示,優質豆腐皮外觀呈白色或淡黃色,顏色和厚度均勻一致,表面有光澤,質地緊密細膩,用手輕輕拉一拉,會感到富有韌性,軟硬適度,表面不粘手,聞起來有著豆腐皮特有的清香味,嘗起來微咸。
而質量較差的豆腐皮看起來是深黃色的,色澤暗淡,質地粗糙,手感韌性差,薄厚不均,聞起來時,那種豆腐皮特有的香味很淡,甚至會有些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