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雞西
搜 索
雞冠區改進工作作風、促進社會發展紀實
2013-03-14 10:36:25 來源:雞西新聞網  作者:郭金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雞西3月14日訊 初春的北方,乍暖還寒。但在雞西市中心區——雞冠區,春意早已不再闌珊,乾部轉變工作作風所迸發的激情像股股暖流在153.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奔湧。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8.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600元……這鼓舞人心的數據,讓人們對雞冠區的未來充滿更多期許。

  動力何在?期許又在哪裡?“一道緊箍咒、一個助推器、一頂防護罩”成就了雞冠區科學發展,率先發展的名片,也為實現建設活力生態宜居幸福的美麗新雞冠目標奠定了堅實保障。

  一道“緊箍咒”,拉住了乾部天馬行空的官本位思想,一場場作風大考,讓為民服務的理念強勢回歸。

  “轉變作風要從區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做起、從常委做起、從全區各級領導班子做起,各級乾部要遵照執行,敬請社會各界乾部群眾監督。”這是雞冠區委書記呂富在全區整合了政治、經濟等多項內容的“改進作風,促進發展”推進會議上代表區處級乾部向全區人民的莊嚴承諾。這“緊箍咒”戴向了自己,一開始,有些乾部不大自在。怎麼辦?學習、搞調研,定制、找榜樣,一套組合拳打下來,乾部的思想轉變了,行動變了。

  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和省、市關於改進工作作風的規定等,全區330個基層黨支部,7493名黨員乾部分期分批深入學習習總書記講話,推動了“改進作風,促進發展”活動向縱深發展。

  “踐行雞西人精神,爭做合格雞冠人”主題實踐活動,是雞冠區提振機關乾部為民服務思想的有效載體,20場、5000多人次的學習,使“做善於學習、眼界開闊的雞冠人,做思想解放、多謀善斷的雞冠人,做敢於擔當、永爭第一的雞冠人,做愛崗敬業、踏實肯乾的雞冠人,做開放包容、厚德忠誠的雞冠人,做心態陽光、快樂幸福的雞冠人,做情趣高雅、形象清新的雞冠人。”的觀念深入人心,乾部的思想觀念得到了洗禮。大興調研之風,區委、區政府領導先後深入鄉村、社區、學校、企業等,全方位對區情調研,把脈問診,一個立足於市域中心區的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建設經濟大區,經濟強區的思路形成。區主要領導進企業、下社區、入大棚,到農家,與企業老總、種植大戶、社區居民問需問政,商討發展大計。在西郊鄉新發村種植大戶老周家,老周說了句挺時尚的話把大伙說樂了:“乾部接地氣,我們就有了底氣。”

  定制度,好比不可逾越的“紅線”。而這“紅線”一旦一頭聯起乾部改進作風,一頭聯系上群眾,那就成了百姓的福氣。新一屆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出臺了《雞冠區委區政府班子成員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規定》,從學習調研到聯系群眾,從精簡文件會議到勤儉節約,八項規定細化成18條,條條指向了乾部作風上存在的軟肋,也讓乾部有了行動上的依據。

  頭腦上的清醒,行為上的規范,讓黨員乾部創先爭優,服務百姓的心活了起來。“走親戚、串門子”成了乾部下基層的必修課,全區300多名科級以上乾部經常深入到2鄉14個村,無論是在園區項目建設工地、棚戶區改造建設現場,還是在蔬菜大棚、農家小院裡,隨處都能見到區鄉乾部現場辦公,靠前指揮,身先士卒,解難濟困的身影。

  這變化,發自內心,百姓感受到的是務實、親民和暖意。

  一個“助推器”,激發了廣大乾部科學發展、率先發展的熱情,一個個項目落地,經濟強區、經濟大區的推進力度讓人欣喜。

  “這裡的服務是響當當的,吃飯用的鍋碗瓢盆都給准備到家了,投資興業的環境更是沒的說。”在落戶於雞冠區的義烏國際商貿城建設工地,投資商施仲謀當起了雞冠區服務企業的“義務宣傳員”。

  投資10億元的義烏國際商貿城,佔地200餘畝,一期佔地100餘畝,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可容納商戶2000餘戶,建成後可容納商戶5000餘戶。該區引進義烏國際商貿城,注重的是品牌優勢,不僅填補了雞西在小商品市場流通交易領域的大型專業市場的空白,更為雞西的商業帶來新的活力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保姆式服務’是我們改進作風,服務企業的又一舉措,就是讓投資商享受到家的溫暖。”這是區政府班子亮出的底。

  不僅如此,這個區還制定了《招商引資暫行辦法》,來雞冠區投資的項目,該區一律實施“綠色通道”,從企業名稱注冊登記到土地審批,從立項到開工,從“三供”到“兩通”等公共服務……政府一包到底,方便、快捷又高效。投資1.7億元的信恆管材項目的雞西市信恆保溫管制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連連稱贊:“我是雞西本地人,沒到外地投資,就是這個區服務周到,效率快捷,投資環境好,事事都想到,也辦到了我們的心坎裡!我乾嘛捨近求遠呢?”

  一木不為林,萬木纔成春。被“保姆式服務”關照的企業,遠不止這2家。在該區的雞西(雞冠)產業園區、雞冠區工業園和育能科技產業園,吸引了珍寶島制藥有限公司、森柒酵素、ESP電吉他等26家企業入駐,總投資達15.8億元,這些企業不但成了該區的座上賓,更成為該區乃至全市的經濟支柱。

  一頂“防護罩”,保護著事關百姓的利益,一件件民生實事,衡量出作風建設的成效,贏得了百姓贊許。

  在區人社局辦事大廳,在南山辦事處服務大廳,在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在新發小鎮建設工地,在963919投訴大廳……一張笑臉,一句問候,一杯清水,方便快捷的辦事效率……讓百姓感受到乾部作風變化帶來的新氣象。

  新發小鎮建設是該區推進城鎮化建設的一面旗幟。佔地面積24.95公頃,涉及1139戶的拆遷任務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座大山。怎樣搬得動,又不讓這座山成為隔在乾部和群眾之間因拆遷不當而形成的“牆”?區委、區政府靠前指揮,西郊鄉采用“黨員帶頭,鄉村乾部帶頭、社會名流帶頭、本村德高望重的人帶頭”的拆遷工作法,做到政策到位、陽光拆遷、友情安置,讓老百姓吃到了定心丸。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以“零”上訪的業績拆遷完畢,創造了該地區的拆遷奇跡和拆遷效率。目前,多層44棟已全部封頂,11棟高層已有4棟封頂,1400餘戶居民分房工作已於2012年年底如期完成,今年三月將回遷入住。

  “溫暖行動”彰顯民本情懷。全區63個幫扶團隊走進257戶需要幫助的困難職工、困難群眾和城鄉低保戶家中,讓他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愛和人性的良善。在貧困職工王冬梅家中,前來慰問的區領導告訴她:“在春節和換季的時候,我們會來看望,今後我們就當親戚一樣相處,有什麼困難可以給我打電話。”

  963919物業調處熱線是該區創新物業服務管理的一個平臺,只要一個電話、一條信息、一聲招呼,區域內的27家物業服務企業115個物業小區的居民就可以獲得所需要的服務。家住雞西市雞冠區東山陽光家園48號樓一單元的范女士說:“我們三家都在一樓,下水道堵了,直返髒水,雖說不在物業維修范圍內,試著打了一下‘963919’電話,物業還真來人給修好了。”熱線開通一年來,累計接聽群眾訴求1797件次,限時辦結1618件次,辦結率達90%,群眾滿意率達到95%。如今,這條熱線成了免費提供服務信息的物業“百幫”熱線。

  此外,在機關各單位,黨員乾部以“立足民生、服務爭先、做崗位標兵”為主題的“雙樹雙創”活動,先後舉辦了“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專場招聘會10餘場,新增就業7116人。城市低保標准由年均265元調高到310元,農村低保標准由年均1400元提高到1800元,全年共發放低保金4645萬元,為低收入群體發放生活補助59.5萬元;為139人追回拖欠工資39萬元……

  這一件件惠民實事,一個個助民好事,一樁樁愛民情事,無不凝聚著雞冠區黨員乾部真抓實乾轉作風求發展的心血,讓人切實感受到雞冠區風清氣正、為民服務的機關作風。

責任編輯:關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