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自行填寫檢驗日期 『貓膩』滅火器火上易澆油
2013-03-14 15:29:1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米娜 王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3月14日訊 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保障日即將到來,為從源頭上防止和消除因消防產品質量問題造成的火災隱患,黑龍江省消防部門組織開展了專項檢查行動,記者也隨同消防部門執法人員走訪了黑龍江省多個消防器材銷售地。走訪中發現黑龍江省滅火器市場安全隱患重重,很多銷售商家存在亂填檢驗日期、“偷梁換柱”等違法行為。

 

  商家自行填寫檢驗日期

  在大慶某安全設備有限公司,記者向店員表示要購買幾個滅火器。店員問在什麼地方用,記者稱商服裡用,店員拿出了幾個乾粉滅火器。

  記者看到,其中一個4公斤裝的手提式乾粉滅火器的瓶身上貼著一個“合格證”標簽,合格證最上方寫著“大連金龍消防器材有限公司”,下面標明了滅火器的產品型號,但檢驗日期和質檢員一欄是空著的。記者隨後問店員滅火器生產日期是什麼時間,店員卻說,可以隨便寫,然後拿起筆在滅火器的檢驗日期一欄填上了“12年10月”,並在質檢員一欄填寫“02”。“這就是生產日期,想寫啥填上就可以。”店員一邊寫一邊說。

  據介紹,黑龍江省很多滅火器都存在超期“服役”現象。很多單位對滅火器的使用期限並不知道或者篡改日期,滅火器大多是用不了或是藥劑用完纔拿去維修。為了節省成本,某些維修單位也不按國家標准規定的要求進行維修,不少維修過的滅火器的藥劑含量都達不到國家標准。同時,在滅火器藥劑充裝中還存在以次充好現象。比如有的維修單位用價格相對便宜的BC藥劑冒充ABC藥劑,這就導致當A類火災——固體物質火災發生時,滅火器完全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釀成慘劇。

  滅火器回收缺乏監管

  目前,很多單位和家庭都配備了乾粉滅火器。但是記者調查發現,滅火器回收缺乏監管,存有安全隱患。在哈爾濱閑置物資交易市場,記者在五六家商鋪都看到有蓋滿灰塵、生產日期模糊不清的滅火器。而滅火器還很有市場。一家店鋪老板說,“最常見的四公斤乾粉滅火器市價在65元到80元之間,而我這裡只賣30元。購買這些舊滅火器的大多是一些小商戶。”而這些“便宜”滅火器多來自單位滅火設備淘汰或在廢品市場10元一個回收的。

  在現場,消防部門工作人員查看了記者所諮詢的滅火器批號後表示,這罐售價30元的滅火器實際生產於2001年,已經超出了12年使用期限,而且沒有附帶維修標志,屬於報廢設備,不能在市場上流通。記者同時了解到,一旦有單位被查出使用報廢或不合格滅火器,視情節將被處以5000到5萬元的罰款,而家用滅火器,消防部門還無法監管。

  那麼,報廢滅火器是否可以由廠家回收呢?

  記者電話詢問了多家消防器材廠。工作人員的答復都是,“不回收。那個瓶體8到10年就報廢了,老式的現在更新就不能用了。”

  據介紹,由於使用年限太長,或是受環境影響,舊滅火器筒體會受到一定程度鏽蝕。按國家相關標准,當鏽蝕程度大於等於筒體面積三分之一時,滅火器就應當強制報廢。但是,一些維修單位面對這樣的情況卻是用砂輪打磨乾淨,重新上漆後又繼續使用,看上去就像新的一樣。但這樣做的結果卻是把滅火器筒體打薄,使其耐壓性降低,很可能導致滅火器爆炸。

  目前黑龍江省滅火器市場還存在維修單位為降低成本,甚至對有明顯缺陷、需要按要求應更換的配件也不予更換等。更有個別黑心企業將滅火器內灌入自來水、沙土,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消防部門打假絕不手軟

  日前,省公安消防總隊公布了2012年下半年黑龍江省滅火器維修企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情況公告。公告顯示:此次共對黑龍江省129家滅火器維修企業178個批次的產品進行了檢驗。結果顯示,有119家168個批次的產品合格,10家10個批次的產品不合格,產品合格率為94.38%。但是對於關乎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的消防產品,容不得一絲僥幸。黑龍江省消防部門將進一步加大檢查力度,對消防產品違法行為和假冒偽劣消防產品依法予以沒收和銷毀,對建設工程降低消防技術標准施工的,安裝、使用不合格消防產品且限期不改正的人員密集場所,一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從重處罰;對涉案金額較大、涉及刑事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刑偵部門查處,堅決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社會單位帶來新的火災隱患。

責任編輯:李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