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市2012年十大維權典型案例公布
2013-03-15 09:20:21 來源:東北網-大慶日報  作者:姜龍 楊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5日訊 去年,大慶市各級『12315』申訴舉報平臺共受理消費者各類諮詢8360人次,受理申訴舉報520件,查辦案件175起,對相關違法經營者處罰款100.22萬元,累計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8.5萬元。

  市工商局昨日公布2012年消費者投訴十大維權典型案例

  『12315』為消費者挽回138.5萬元

  去年,全市各級『12315』申訴舉報平臺共受理消費者各類諮詢8360人次,受理申訴舉報520件,查辦案件175起,對相關違法經營者處罰款100.22萬元,累計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8.5萬元。

  種業商店銷售不合格化肥案

  杜爾伯特縣農民劉某,在縣裡一家種業商店購買了品牌化肥,施肥後農作物出現了爛根、枯死現象,造成了經濟損失。

  去年2月,該縣工商局會同省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對該化肥進行抽樣檢驗,認定為不合格商品。杜爾伯特縣工商局依據《產品質量法》,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沒收該批次不合格化肥60噸,處罰款12萬元,已上繳國庫。

  房地產公司虛假宣傳案

  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在銷售樓盤的過程中,打出『學區房』的招牌。市民劉女士為了能讓孩子上名校,定購了該樓盤的房屋。可當樓房建成後,某名校並沒在這裡『落戶』。

  去年6月,市工商局經檢二大隊對該房地產公司涉嫌虛假宣傳行為展開調查,經查該房地產開發公司在銷售樓盤過程中,向購房者宣傳該樓盤的學區是某名校,實際上該樓盤並不屬於該學區,該房地產公司構成了虛假宣傳行為。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責令當事人立即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處罰款10萬元,已上繳國庫。

  劉某無照經營案

  為了提高生活水平,小劉在我市某生活服務區內偷偷開辦了一家超市,經營服裝鞋帽、百貨日雜等商品,這些商品主要銷售給在工地臨時居住的建築工人。小劉的小店在這些人的支持下生意很紅火,但小劉自己卻不知已違法了。

  去年2月,市工商局經檢一大隊查明了此事,確定劉某在沒有辦理營業執照的情況下擅自經營,依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責令當事人立即停止違法行為,並沒收違法所得78000元,罰款22000元,共計10萬元,已上繳國庫。

  超市銷售不合格食品案

  『豆乾、醬雞肝、烤雞、肉松……』這些市民餐桌上常見的食品,卻在超市裡出現了問題。去年7月,市民劉女士在我市一家超市給孩子買回一袋醬雞肝,回到家後孩子聞著味道有些怪,劉女士隨後找到相關部門進行了投訴。

  市工商局食品分局和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人員,對該超市經銷的當日生產食品進行了抽樣檢驗,經檢驗有6種食品不合格。其中,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等指標均超過正常標准。依據《食品安全法》,市工商局沒收該超市違法所得236.70元,罰款46763.30元,合計4.7萬元,已上繳國庫。

  公司違法有獎銷售案

  去年5月,市民王先生在我市某商場外看到有抽獎活動,便走近瞧了瞧。原來,一家公司正在搞購買商品,抽取價值6000元的『韓國豪華6日游』活動,吸引了不少圍觀、購買的市民。

  市工商局經檢一大隊對這家借『抽豪華游大獎』噱頭搞活動的公司進行了檢查,該抽獎式的有獎銷售行為違反了法律關於最高獎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的規定。

  市工商局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並處罰款4萬元,已上繳國庫。

  商場銷售不合格產品案

  『大品牌的衣服樣式好看、價格昂貴,可有的衣服質量並不值這個價。』去年5月,市民孫女士在我市某商場花1000元購買了一件針織小衫,可是回到家發現,衣服不是起球就是脫線。

  市工商局消保科會同檢驗機構,對該商場銷售的部分服裝進行了抽檢,結果為不合格產品,該商場行為屬於銷售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違法行為。市工商局依據《產品質量法》,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4246元,罰款27126元,共計31372元,已上繳國庫。

  於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案

  2012年6月,小徐來到於某經營的小店購買衣服,發現店裡有『寶馬服飾』,仔細一瞧這品牌挺怪,衣服上還有個拼音"YIHANBAOMA"。

  讓胡路工商分局查明,於某經營的服裝含有上海某公司生產的品牌服裝,T恤衫上藍白相間圓形圖標的標志,與寶馬股份公司的相關注冊商標一致,且未經該公司許可使用。經查,於某經銷的該牌子服裝共有43件,非法經營額為38847元,尚未對外銷售,無違法所得。依據《商標法》,於某的行為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讓胡路工商分局責令於某停止違法行為,並沒收侵權服裝43件,罰款3萬元,已上繳國庫。

  汽車銷售公司商業賄賂案

  去年8月份,於先生到我市一家汽車銷售公司選車。銷售顧問向於先生詳細介紹了貸款買車細節,其中一項是必須在公司制定銀行貸款。

  市工商局經檢一大隊查明,該汽車銷售公司采用商業賄賂手段銷售商品:一是將部分客戶貸款購車的業務交由上海某金融機構辦理,並收取該金融機構返還的『獎金』;二是對在某銀行大慶支行貸款的購車客戶,收取1000元至1500元不等的『代辦手續費』,並向銀行按貸款比例收取『手續費』。依據《黑龍江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工商人員沒收違法所得7136.15元,罰款12863.85元,共計2萬元,已上繳國庫。

  醫院違法發布廣告案

  市民徐先生患有泌尿系統疾病,2011年12月,他在某泌尿醫院看到廣告,稱醫院對於徐先生的病可徹底治愈。徐先生到這家醫院就診,可是治了幾個月沒有一點效果。

  去年2月,市工商局廣告科經查,該醫院未經省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在未取得醫療廣告審查批准文件的情況下,擅自發布醫療廣告,該醫院已構成違法發布廣告行為。根據《黑龍江省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條例》之規定,市工商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處罰款2萬元,已上繳國庫。

  美容院利用網絡發布虛假廣告案

  琴女士經常關注美容信息,去年8月,她在網上看到某美容院發布的信息:『院長曾多次赴日本韓國進修學習……』秦女士想,這麼厲害的醫師去掉自己臉上的斑肯定沒問題,便毫不猶豫來到這家美容院進行了治療,可幾個月過去沒有一點效果。

  去年10月,市工商局網絡與合同監督管理科對該美容院進行了檢查,發現該美容院不具備醫療美容資質,工作人員也不具備執業醫師資格,該行為構成了發布虛假廣告行為。市工商局依法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並罰款2萬元,已上繳國庫。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