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預付消費時代 辦卡五大亂象讓『餡餅』變『陷阱』
2013-03-17 14:30:49 來源:生活報  作者:張明超周際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3月17日訊 如今,許多人的錢包裡都放著不止一張預付卡,餐飲、美容、休閑、娛樂,有人戲言,“現在兜裡沒張預付卡,都不好意思出門。”可見,人們辦卡圖的是方便、實惠,還能順便滿足一下虛榮心。但在預付卡的消費過程中,卻有人歡喜有人愁,包裡的那些卡,有人真正從中得到了實惠,有人稍不留神“卡”在了心裡……

  “3·15”期間,生活報聯合哈市消協開通了“生活消費投訴臺”,在一周內受理各類投訴100餘起,其中有不少是關於休閑美容美發類預付卡投訴。同時,有數十名消費者打來電話,講述自己辦理預付卡之後的煩惱,詢問如何解決自己預付卡消費過程中的問題。15日,記者從哈市工商局和消協了解到,2012年7月份至今,半年多來,“12315”已受理預付卡類申投訴300餘件。哈市消協的工作人員解釋說,在預付式消費糾紛中,除了一些商家突然歇業外,預付式消費合同中通常存在“有效期限制”、“不退不換”等不公平格式條款和行業亂象,給許多消費者帶來了煩惱。歸結起來,主要存在五大亂象。

  亂象一:商家玩失蹤,預付卡“短命夭折”

  2月,哈市的金女士在道外區北十二道街一家名為“新情侶精致店”的理發店做頭發,商家稱“臨近春節,會員卡裡存300元贈300元”。在理發店的忽悠下,金女士就交了300元錢,她的幾個同事看見理發店有優惠活動,也都交錢辦了會員卡,每人花費幾百元不等。

  春節過後,金女士准備去這家理發店做頭發時,發現理發牌匾還在,但是櫥窗上貼出了“飯店裝修”的字樣,進店內詢問,飯店老板告訴他,春節前,自己就把理發店兌下來了。當金女士給“新情侶精致店”的店長打電話時,發現對方已經停機,她不知道去哪裡討回自己會員卡裡的錢。支招:

  金額超過2000元可直接報案

  以優惠的條件吸引消費者購買消費卡後,以營業場所變更、撤銷等為由攜款逃跑卷錢走人,坑你沒商量,使消費者蒙受經濟損失。這種情況最多,也最難處理。哈市工商局消保處處長王緒坤表示,這種忽悠顧客辦預存卡之後“人去屋空”的案例非常普遍,商家在明知即將關店卻變相收取顧客大量費用,明顯是欺詐行為,如果收取的金額超過2000元,就已經構成了詐騙罪,消費者可以直接到轄區派出所報案。

  亂象二:辦卡容易退卡難

  2012年4月,王女士聽說哈市南崗區花園街旁有家健身會館,她就去了,並稱想辦張200元的健身卡,當她提出想上樓看看室內健身環境時,樓下辦卡的工作人員表示,“現在是上課時間,有學員在鍛煉身體,不方便過去參觀”。於是,王女士就先辦了健身卡,拿著健身卡上樓後,她發現該健身場所通風很差,室內有異味,而且各種健身器材擺放的非常混亂。

  發現環境不好,王女士立即下樓要求退卡退錢,對方表示已經辦完卡而且簽訂協議,要麼過來健身要麼把卡作廢。隨即,王女士將此事投訴到工商部門,最終經過調解,健身會館纔將200元錢退給王女士。

  支招:選擇較正規的店鋪

  王緒坤表示,消費者辦理預付卡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服務場所的條件,不要被商家花哨的承諾誘導。辦卡是商家一種營銷手段,往往是辦卡容易退卡很難,錢揣進商家腰包,如果沒有合理的理由,很難把錢要回來。所以,消費者辦卡之前一定要慎重,要選擇自己了解情況的正規商家。

  亂象三:優惠辦卡“不退不換”

  哈市的王女士在纖絲鳥豐胸減肥院美容多年,2012年11月,美容院推出了魔力瘦三年卡,購買可以享受五折的優惠,注明辦卡後不退不換,她當時看價格不高,就交5880元辦了這張不限次數、三年內隨時使用的卡。

  結果王女士在美容時,卻先後發生兩次,被美容工作人員用塑料刷子將身體兩處部位刷壞,到醫院診斷為“雙下肢劃傷”。隨即,她提出退掉美容卡.美容院則表示,辦卡時已注明不退不換。再三溝通,美容院稱王女士只能把卡裡的錢轉成其他美容項目繼續使用,但如果退卡,她會損失很大。

  支招:合理要求可協商

  以優惠政策忽悠消費者辦預存卡很常見,而設置“門檻”也很普遍。王緒坤認為,商家提前為辦卡設立門檻,消費者在沒有適當理由時,確實存在退卡困難的情況,但是王女士是因為在美容院做美容時,出現意外纔要求退卡的,這種要求很合理,可以與商家進行協商。

  亂象四:辦卡鑽進“連環套”

  從2003年開始,哈市市民臧女士就在詩蘭百麗美容院做美容,從2010年開始,美容院推出“辦美容卡返現金”的活動,美容院稱“辦理一種美容卡或者在美容卡裡存一定的現金,每個月可以進行返現,花一萬元辦美容卡,一個月就可以返回1000元現金”臧女士覺得既能美容又能返現金,非常劃算,就辦了美容卡。

  從2010年開始到2012年7月的不到三年時間內,臧女士先後辦理各種美容卡和存在美容卡裡的錢超過19萬元,每次存錢都是被美容院的服務員、助理、經理輪番勸說纔動心的,而美容院一共只返給了她3萬多。2012年8月,她發現存在詩蘭百麗美容院突然閉店,無法找到店裡的服務員和經理,而此時,她存在美容卡裡的錢還有16萬。

  支招:慎重消費勿被薄利誘惑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王緒坤表示,購物或者購買服務返現屬於欺詐消費,天底下沒有不花錢能美容還能返現金的好事,消費者一定要預防這種“連環套”消費陷阱,遇到商家辦卡返券或返現的誘導行為,一定要慎重,不要受到薄利的誘惑而陷入對方設計好的陷阱中。

  亂象五:“最終解釋權”成商家“擋箭牌”

  哈市的陳女士一直在道裡區西十道街的一家理發店做頭發,為了付款方便,她花2000元錢辦了一張現金儲值卡,因為辦理的是儲值卡,她每次到店裡做頭發都會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幾個月下來,她的現金儲值卡內還有1000多元錢。今年2月,因為工作的原因,陳女士需要到國外去,於是她向理發店提出,將儲值卡內餘額退給自己。

  “我找理發店,他們多次推托我,讓我從國外回來繼續使用,如果退卡的話,我以前在他家做頭發的價格就得按照實際價格計算。”陳女士說,按照理發店的說法計算,如果自己退卡,不但卡裡的1000多元錢退不回來,還得再交1000多元錢,而理發店的解釋就是理發店擁有會員卡的最終解釋權。

  支招:遇到“霸王條款”可舉報

  王緒坤表示,商家在為消費者服務時,提供了優惠政策,這是商家的促銷手段,但所謂的“最終解釋權”,不能成商家不退卡的“擋箭牌”。此外,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時,應由各方當事人共同協商解決,商家不能以格式條款排除消費者對合同條款進行解釋的權利,這種規定屬霸王條款,可以向消協舉報。

 

責任編輯:呂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