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9日訊 3月16日12時許,有東北石油大學、大慶職業學院等十餘家大中專院校加盟的“春之翼”大型綜合招聘會在我市人纔中心落幕。
3天下來,共124家用工企業參會,入場求職者累計6000人次,現場意向簽約1200人。
記者看到,月薪1500元到1800元的文員崗位備受歡迎,而月薪3000元到4000元的技工崗位只能用“冷”字形容。
5家企業招技工,來問的不足10人
“現在招人太難了,更別說能拿起一攤活兒的成手了。”正通門業制造有限公司的黃先生告訴記者,該公司每年年底都面臨人纔流失,每年也都在年後重新招人。據其介紹,人纔流失有兩種原因:一是有一兩年工作經驗的人員選擇跳槽“增值”;另一種是因工作枯燥和辛苦,一些員工改行發展。記者看到,該公司貼出招電工20人,直到3天招聘會結束,只有七八人達成初步意向。
記者了解了5家有技工需求的企業,包括正通門業制造有限公司、大慶中格油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龍慶鋼構彩板有限公司、昂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和某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這五家企業共需要電焊工、維修工等36個技工崗位,但到招聘會結束,來諮詢的不超過10人。
正通門業制造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黃先生告訴告訴記者,他幾乎每次招聘會都會參加,為了招到合適的人,他除了參加招聘會外還要到技工學校招人,但招工難現象仍存在。
記者了解到,我市的技術工種待遇比較高,月工資在3000元至4000元左右。主要包括電焊工、鉗工、鉚工、車工等,一些單位打出崗前培訓、供吃住等優厚待遇,但用工始終處於緊缺狀態。
一個文職崗,七八個大學生爭著面試
大慶陽光金城商貿公司的文員崗十分搶手。負責招聘的徐女士說:“這個崗位月薪在1500元至1800元,除了辦公室一些工作外還做點其他的雜活,剛畢業的女孩子特別感興趣。”
“我是學農口的,按專業就業只能到農場,我太想留在市區了。因為專業原因,我只能從文秘乾起,雖然工資低但至少能做得來。”八一農墾大學學生李晨曦就是其中一位,她笑著說,自己媽媽也說了,只要有份穩定的收入就可以了。
采訪中,和李晨曦有同樣想法的畢業生並不少,不單女孩子,一些男孩子也有這種想法。
招聘會結束時,徐女士告訴記者,3天招聘會沒白來,文職崗有七八個人都想參加面試,還有男孩子報名呢。
學技能太累,九成家長不捨得孩子吃苦
招聘會上,很多家長陪著孩子來。“當初為啥不讓孩子學技工?”記者隨機采訪了30名家長,27名家長表示,同樣是花錢,還是希望孩子上大學。如果是學技能的話,怕太累了孩子受不了。
“我兒子不怎麼愛學習,但家裡條件還行,花點錢也上大學了,我覺得孩子找工作就得靠機遇,我和孩子他爸也沒指望他能賺啥大錢。”一位前來參加招聘會的母親告訴記者。
據市人纔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受父母教育觀念影響,許多學生也沒有正確的就業觀,怕髒、怕苦、怕累,願意學技術的越來越少。
就業局副局長建議,家長需糾正教育觀念
針對我市技術人纔緊缺現象,市就業局副局長黃井林提出建議,希望家長糾正教育觀念。
黃井林說,近年來,就業部門不斷增加全市大中專院校專題性招聘會,就是為了幫求職者和用工方搭建溝通平臺,但一些求職者和用人崗位未必能在招聘會中接洽,技工需求缺口始終是該行業的大問題。他分析,這類現象存在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家長教育觀念問題,只認花錢上大學,忽略就業問題;二是一些孩子雖然學了技術,但因為不能腳踏實地,經常改行跳槽;還有就是外地用工企業到我市職業院校招工增多,把很多“准技術工人”挖走了。
黃井林建議,家長在給子女的學業把關時,一定要考慮到孩子自身的資歷,藍領包含的行業十分廣泛,針對學習不理想的孩子,家長可考慮學習技術特長,這樣可依據社會需求順利求職。
近年來,我市一些職業院校頻頻出現畢業生被外來用工企業“連窩端”的現象,由此可見技術人纔緊缺程度,所以家長糾正教育觀念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