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我省極端天氣50年未遇 各地多措並舉緊鑼密鼓備春耕
2013-03-20 09:24:3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3月20日訊 伴隨春的腳步,勤勞的農民已開始為春種忙碌,但廣袤的黑土地,此時卻了無春的氣息。日前記者在農業大縣巴彥看到,公路兩側的農田一片白雪皚皚,厚厚的雪層差不多到小腿的高度。隨行的縣委宣傳部的同志不無擔心地說,“雪太大了,開化後一時半會兒進不去地,春耕春種恐怕要受影響。”

  記者從省農委種植業管理處了解到,由於秋雨多、冬雪大,加之春季氣溫低、回暖晚,今年我省春耕生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春澇形勢嚴峻,除澇保種任務艱巨;春整地任務量大,適時早種難度大。對旱田來說,由於耕地完全被積雪覆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融雪,春整地時間就會拖後,影響適時播種。對水田生產來說,水稻扣棚育苗至少面臨“四難”:一是秋建有效時間短,秋備基礎薄弱;二是今春田間積雪厚,清雪任務繁重;三是池埂破損多、稻田塹溝深,整地難度增大;四是春季降水多,後春冷空氣活動頻繁,氣象條件不利於農業生產。據統計,氣候因素致使去秋全省農村大部分地區水田整地、備土、做床不到三分之一;由於耕地泥濘,全省有近三分之一的玉米秸稈沒有出地,這成為春耕生產的另一不利因素。

  盡管如此,全省備耕生產仍在困難中緊鑼密鼓地展開。目前各項惠農政策全面落實;種子、化肥、柴油等各項物資貨源充足,正加快下擺;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各類農機具檢修接近尾聲;各地正積極組織機械和畜力,對田間積雪提早耙?,加快融雪散?和耕地化凍;水稻產區搶抓晴好天氣,清雪扣棚全面掀潮,截至18日,農墾清雪工作全部完成,已扣棚37.9萬棟,佔應扣棚的94%;農村已完成清雪54.5萬棟,佔應清雪的68.3%,已扣棚27萬棟,佔應扣棚的33%,但按照全省3月25日全面完成水稻清雪扣棚任務目標的時限要求,農村還有67%的任務沒有完成,工作壓力仍大。

  抗澇播種專家獻計

  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盧玉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去冬以來,省農委已先後4次組織農業、氣象、水利專家會商,研判形勢,提出對策,先後下發了《黑龍江省2013年主要糧食高產優質品種種子區域布局規劃》、《抗春澇保春種技術指導意見》和《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及春種期間防控技術意見》,指導農民科學抗災保種。

  針對今春農業生產形勢,專家們一致認為,旱田抗澇播種技術措施應以耙雪散?、搶早整地、科學曬種包衣、杜絕越區種植、適地適時催芽播種為主;水田抗澇播種技術措施應注重及早扣棚、備好床土、增溫壯苗、搞好整地、精選種子和加強管理為主。

  專家建議,各地要迅速組織機械和畜力頂凌耙雪?雪,加快融雪散?和耕地化凍,為快整地、早播種、搶農時爭主動。

  在作物品種選擇上一定要慎重,種子不包衣不下地,防止土壤濕度大、地溫低,造成粉籽、爛籽現象。由於土壤濕度大,地溫低,出苗時間長,要根據實際情況實行機播和人工播種相結合,按照崗地、平地、窪地順序合理安排機械播種作業,力爭播在豐產期。對坡耕地、易跑?播種地塊,多鎮壓、重鎮壓;對低窪易澇地塊,少壓或輕壓,甚至不壓;覆土與正常年份比要淺些。要控制化肥總量,一般是正常年景的80%~90%用量。減少基肥用量,用樹脂包膜肥料或應用硫包衣緩釋氮肥做底肥。正常年份基肥佔60%~70%,追肥30%~40%,春澇年份基肥減少至佔40%左右。對水田來說,要積極推廣缽體育苗、隔離層育苗和兩段育苗等技術,增溫隔濕促進壯苗;並針對春澇可能帶來的低溫高濕情況,要及時監測可能發生的清枯病、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提早防治。由於去秋多雨、低溫,水稻、玉米種子含水量偏高,種子質量受到影響,因此一定要確保農業生產用種適宜對路,依據我省品種區域布局規劃及本地生態環境、積溫、氣候等條件,科學確定主栽品種、搭配品種,嚴禁越區種植;購買良種後,全部做種子發芽率試驗,尤其是水稻種子,農民使用自留發芽率低的水稻種子應適當加大用量,進行催芽播種,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

  看市場調結構保增收

  產得出,賣得好,纔能讓增產增收夢圓。市場意識越來越強的農民,已經將農產品價格走勢作為調結構的重要依據之一。在19日召開的黑龍江省春季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暨市場形勢分析會上,來自國家糧油信息中心、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的有關專家分析指出,2013年國內農產品市場運行將處於平穩運行狀態。

  受國際國內農產品供求形勢、國家糧食收購政策、生產成本等綜合因素影響,2013年水稻、玉米、大豆、蔬菜、馬鈴薯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將保持高位運行。玉米價格目前已經形成築底上昇態勢,但由於玉米庫存較大,深加工受到一定限制,上漲空間有限。水稻價格受國家最低收購價格政策及成本增加影響,將保持高位運行。大豆價格主要取決於國際市場和國家收儲價格政策,總體將保持高位運行。蔬菜、馬鈴薯市場價格總體保持高位平穩運行狀態,但不排除由於不確定性自然災害等因素造成的階段性、區域性價格波動;從成本收益分析角度看,玉米、水稻、蔬菜、馬鈴薯種植效益比較高,發展這類高產高效作物生產,不僅可以有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並且有利於農民增收。不過專家同時指出,應當積極鼓勵農民種植高產高效作物,但要加強糧食倉儲能力建設。同時,要加強蔬菜馬鈴薯的市場供求及價格監測工作,加強宏觀調控,做好應對價格大幅波動的應急預案,有效保障蔬菜價格平穩運行和有效供給,防止菜賤傷農事件發生。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