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3月21日訊“世界睡眠日”前夕,中國首個對居民睡眠情況進行科學評估的指標體系——《喜臨門中國睡眠指數報告》19日在京發布。報告顯示,中國公眾睡眠指數得分為64.3分,剛逾及格線。其中,24.6%的居民在睡覺這件事上“不及格”,即低於60分;94.1%公眾的睡眠與“良好水平”存在差距。
資料圖
報告指出,不同城市之間的睡眠狀況差別較大。中原城市鄭州以65.4分領銜中國城市睡眠排行榜,與廈門、齊齊哈爾、重慶西安等成為“好夢城市”;而東莞以59.5分排名墊底,與昆明、北京、廣州、西寧以低分數列入“失眠城市”。
報告認為,男性總體上比女性睡得好,男性64.8分、女性63.8分。但無論男女,已婚的睡得都不如未婚群體,已婚得分64.3,未婚得分64.9。
財富水平是睡眠質量新拐點。報告指出,在城市和小城鎮中,收入較低的居民的睡眠得分在64.3分左右徘徊,而隨著收入的增高,其睡眠品質趨勢逐漸低落。但同樣以64.3分為界,中等收入及高收入的農村居民的睡眠水平高出不少,且隨著收入增加,睡眠越好。
報告還稱,新媒體給公眾睡眠帶來負面影響,因為67.1%的居民睡前使用手機和電腦聊天、發信息,使用時長分別約28分鍾和73分鍾。
中國人睡不好,但報告指出,中國人睡得並不少,平均睡眠時長為8小時50分鍾。
那麼,誰動了中國人的睡眠?報告總結了睡眠十大“殺手”:突發事件、家庭關系、情緒、突發疾病、生活壓力、工作壓力、慢性疾病、伴侶關系、虛擬關系、性行為。
其中,55.4%的公眾認為工作壓力影響睡眠;56.9%的公眾表示生活壓力令入睡困難,尤其82.8%的北京公眾和82.4%的廣州公眾“生活壓力山大”。
中國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表示,睡眠問題已成為威脅世界各國公眾健康的一個突出問題,最好的養生方法不是保健品,而是合理睡眠。因此,建議公眾樹立科學睡眠的理念,擺脫“睡得多就是睡得好”、“睡得多就是精力充沛”的睡眠誤區,規律作息;再者,要學會管理和控制情緒、遵循人體生物鍾對睡眠的提示;學習並掌握一定的睡眠知識,不要讓娛樂、電子信息毀了睡眠等。
2013世界睡眠日中國主題:關注睡眠,關愛心髒(生態好睡眠,擁抱正能量)
世界睡眠日:
為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世界精神衛生聯盟(WFMH)和神經科學基金會為貫徹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於2001年發起了一項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並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目的是喚起公眾重視睡眠、關心睡眠,道明了睡眠與健康的關系,警示目前睡眠已存在著嚴重問題。
將世界睡眠日定在3月21日,是因為這天是春季的第一天,季節變化的周期性、睡眠的晝夜交替規律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中國睡眠研究會在2003年將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