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21日訊 “七臺河市的農民入住小別墅了!”得到消息,記者立刻前往七臺河市茄子河區鐵山鄉五星村采訪。
出七臺河城區行駛約30分鍾,在通往興凱湖旅游區和密山口岸的必經之路處,一排排新穎別致的別墅群映入眼簾,紅色的尖頂,雪白的牆體,精致典雅,錯落有致,在早春的群山之間格外奪目。
“這就是五星村的農民別墅,共有16棟。”隨行的鄉政府乾部興奮地說。2011年,五星村按照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撤並自然屯,建設中心村,發展小城鎮”的總體要求,開展居民區改造,16棟小別墅就是率先建起的改造房。
來到別墅區,32歲的於佔秋剛剛搬完家,家裡擠滿了前來賀喜的村民。於佔秋說:“以前住平房已經不錯了,做夢也沒有想到,現在住上了別墅。”記者看到,一樓大廳整潔寬敞,南北通透,二樓居室布局合理,陽光充足,視野開闊,車庫、電腦、太陽能等各種先進的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別墅的前方是一個近500平方米的菜園子,充滿著濃郁的田園氣息。
於佔秋屬於改造房回遷戶,他的整棟別墅建築面積近300平方米,總造價50餘萬元,而他自己只拿出33萬元,其餘全部由政府補貼。搬進別墅後,頭腦靈活的於佔秋在一樓開起了超市。住上了別墅,又有了新收入,於佔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五星村是以種植業與養殖業為主的自然村,共有村民408戶1200餘人,年人均收入1.2萬元,村民住房多為磚瓦和土坯結構的平房。2011年,該村被列為七臺河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16棟別墅就是居民區改造的一期工程,共安置回遷村民32戶,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是七臺河市政府補助700萬元,石油公司、龍湖煤礦、吉偉焦化等地方企業幫扶贊助70萬元,村民自籌530餘萬元。
近年來,七臺河市為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推進新農村建設,通過對上爭取、財政投入、村企共建、單位包保、農民自籌等多渠道增加投入,2012年新農村建設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
64歲的張立田正在別墅裡忙著裝修,他說:“我以前住的泥草房又髒又破,冬天怎麼燒都不熱乎,現在住別墅可不一樣了,集中供熱、上下水、太陽能洗浴,真是太幸福了!”
住進新居的村民自然喜不勝收,那麼,剩餘的300多戶村民是否也有機會住進別墅呢?在村委會,記者見到了五星村黨支部書記李兆新,他高興地告訴我們,經過各級政府的努力,二期工程已經提上日程,計劃在2015年前完工,將建設4棟6層別墅式樓房,屆時,全部村民都將搬進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