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22日訊 20日,哈爾濱的天氣因幾場大雪影響,還是很冷。身穿紅色戶外裝的李坤纔疾步走來,像極了春天裡的一團火。坐在記者對面,記者纔發現,他的眼鏡上還掛著霜。
李坤纔今年85歲高齡,但走起路來腳下生風,連一些年輕人都跟不上。他還是哈市夕陽紅志願者服務隊的隊長,自從本報與哈市城管局、哈市城綠辦開展的“樹種哪、種啥樹,市民出主意”大型春植行動開展後,李坤纔來了興致。20日當天,他更是在7個多小時裡,徒步走出大約26公裡,用迥異於常人的執著,一步一步丈量著西大直街、鐵路街、康安路、哈西大街、和興頭道街到和興十一道街……一天就找到了5條缺樹的街路。
實地踏查 西大直街6700米段纔有65棵樹
春分剛過的哈爾濱,天亮得很早。4點剛過,李坤纔就睡不著了,因為他和老伙伴約好了,當天有件大事要辦。他麻利地用完早飯,穿好棉服,帶上小本子,出門了。
5時30分,李坤纔來到西大直街的西端電表廠,他的老伙伴李艷芝也到了。迎著小刀般的寒風,李坤纔拽了一下衣領,低頭走在人行道上。別人走路看人看景,李坤纔只看樹坑——尋找可以綠化的空地。

趙博/制圖
途經8個公交站點,步行6700多米,李坤纔花了3個小時,到了哈鐵路局。途中,只利用往小本上記錄的時候直了會兒腰。李坤纔的踏查結果是:在西大直街的這6700米路段上,南側人行道一共有65棵行道樹,這段路的人行道寬度在5米以上。“這條主乾路沒樹的地段太多了,按照4米種一棵樹來算,6700米能種1675棵樹呢,可現在連零頭都不到。”李坤纔說。
認真細致 找無樹街捎帶找到無樹庭院
9點剛過,歇了半小時的李坤纔又去了鐵路街;中午回家吃了飯,又從和興十一道街走到了和興頭道街,去了康安路……當日16時許,他已走了大約26公裡,發現了西大直街從電表廠到鐵路局、和興三道街一段、鐵路街兩段、和興路一段、和興十一道街一段共5條可大量補植的缺樹街。
李坤纔是個腳下生風的人,當他甩來大步往前走時,年輕的記者都跟不上。同時,他又是特別認真細致的人,小本上踏查道路的長度精確到了米、可種樹的數量准確到了棵。
徒步踏查中,李坤纔路過居民庭院也習慣性地紮一頭,又發現了很多可以種樹綠化的庭院。在和興三道街91號院,院內有四棟樓,還有一大排煤棚子,現在都用煤氣了,如果拆了種樹多好。李坤纔用步量了一下,這個大院能種600棵花樹……
愛上綠化 源自家門前陪伴他40年的大片丁香
李坤纔的綠化情結源自家門口的大片丁香,從他家所在和興三道街到哈師大側門,路旁有兩公裡的丁香林……40多年過去了,這片丁香林還陪著李坤纔,在他的心裡埋下了愛綠的種子。用行動愛綠,讓這位當年從省糧食學校教師崗位退下來的老人,走上了愛護、護綠的崗位。至今,他參加義務植樹17年。
植綠還須護綠,在這點上,李坤纔總愛管閑事。去年8月的一天,他發現一家商店將和興十一道街好端端的楊樹攔腰鋸斷,他一邊給南崗區園林負責人打電話,一邊守在商店門口,接著和南崗園林局負責人一道認定商店的伐樹行為,直到商店把門前伐的樹補植上了纔算罷休。臨走他還不忘說一句:“我還會來看的,記得給樹多澆水。”
“我管閑事,目的是讓我們的城市好起來,我要把愛綠行動進行到底。”李坤纔說,城裡的樹,和孩子一樣,是這個城市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