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2日訊 春節過後,眾多商家、企業都打出了『招工』告示。然而記者在市勞務市場走訪卻發現,面對各行業的招工,求職者卻在抱怨就業難。
招不上來員工犯了愁
趙明是一家眼鏡公司的負責人,去年底,忙活新店裝修時,員工招聘也同步進行。可如今,新店已營業三個月了,除了幾位老員工打理外,新員工一個都沒招上來。『待遇方面,特別是人們比較關注的幾險一金問題,我們都考慮了,可還是招不來人。』趙明說。
記者在餐飲行業走訪發現,只要持有健康證,無論男女老少都有合適的崗位,但餐飲企業節後用工依然很緊張。某餐飲企業負責人張曉琳說,服務員和廚房的配菜人員、洗碗工都人手緊。
為了順利招到員工,招聘單位紛紛提高了薪資待遇。拿飯店服務員來說,底薪加銷售提成大概在2000多元,領班的工資可達3000多元,但卻依然難以招到合適的員工。
找個合適的工作不容易
『過完年一直在找工作,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正在閱讀招聘信息的楊先生對記者說。45歲的楊先生家住本市,年前在乾調店當送貨員。『送貨員每月工資1500元,而且還負責理貨,工作量大,身體吃不消。聽說跑業務挺掙錢的,可看了一圈,要麼工資太低,要麼不管午飯,沒找到合適的。』楊先生說,他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薪資最好在2500元以上,而且提供午餐。
50歲的姚女士退休後想找份工作補貼家用。因為沒有什麼技能,只能選擇家政或清潔工,可她接連轉了幾處,發現不是工資過低就是工時太長。記者提議可以去餐飲企業試一試,姚女士卻感覺餐飲行業不好乾,又髒又累很難適應。
『別看大廳裡這麼多人,但能踏實奔工作的沒幾個。我們都來過幾次了,一直都沒招到人。』酒店用品加工廠的負責人孫女士對記者說。坐在一旁的石材廠招聘人員也無奈地說:現在求職者既要求工資高,又要有休息日,稍微不滿意就會辭職走人了,像我們這種小本經營的廠子,很難滿足他們的需求。
如何形成雙贏局面
市勞務市場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說,在勞務市場達成意向的僱傭雙方僅佔四成左右。而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用工崗位數量與有就業需求人數基本能達到1:1,因而不存在『用工荒』問題。招工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招聘方提供的工資,相比求職者的期望有些低。
在招聘現場,如果有招聘方給出較高的工資,求職者都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該負責人分析說,用工方大都期望僱傭到廉價勞動力以提昇利潤空間,而求職者卻因工資達不到預期選擇繼續觀望。
該負責人還分析說,勞務市場上的求職人群多為下崗的中年人,這類人群工資期望值較高,又不願意參加技能培訓,技術相對單一,很難符合當下企業的需求,很多人都與社會需要的崗位存在結構性錯位。要想緩解勞務市場的供需矛盾,首先需要用工方轉變觀念,盡量提高薪資待遇,求職者也要主動學習或參加技能培訓,這樣纔能使雙方形成穩定的用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