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22日訊 碳纖維,新材料產業界的寵兒。在歷經9年自主研發後,一個碳纖維原絲的生產線終於要在龍江落地。與此同時,一條與碳纖維生產相配套的產業鏈也雛形初現。碳纖維給力,龍江新材料產業日益崛起。
最近,一個投資2.9億元、產能達600噸的高性能碳纖維原絲項目正在哈爾濱天順化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進行最後的收尾。這個項目填補了我國高性能碳纖維原絲生產工藝的空白。整個生產線將在本月下旬安裝結束開始調試,5月份開始試生產。
同時,一條與天順碳纖維生產線配套的產業鏈也雛形初現。以打造『黑龍江省新材料產業基地』為目標、面積達38.2平方公裡的哈南工業新城,自2012年始圍繞天順的碳纖維生產線做起文章。2012年,生產碳纖維生產設備的黑龍偉業,為碳纖維織布提供粘合力的黑龍江特種膠黏劑生產制造項目、哈爾濱鍰宇軌道交通高性能摩擦導電材料生產項目和哈爾濱藤遠新材料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碳纖維預浸料生產項目紛紛落戶。今年,該園區內還將有幾個與碳纖維產業相關的項目陸續入駐。
碳纖維緣何受到如此青睞?據哈爾濱南崗區工業區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黃湘龍介紹,碳纖維是由有機纖維經過一系列熱處理轉化、含碳量在90%以上的纖維材料,具有高強度、低密度、耐腐蝕、可編制成型等優良性能,是目前世界流行的高級復合材料。由碳纖維和樹脂形成的復合材料強度是鋼鐵的4倍,卻遠輕於鋼鐵。在去年召開的第二屆新博會上,哈南工業新城的展位上曾展覽一個用碳纖維制作的長7米的機翼,僅重65公斤,一個成年男子就可以舉起。碳纖維被廣泛應用在國防軍事、航空航天、文體器材及工業領域。其核心技術卻一直被美日幾家公司壟斷,並且對我國實行禁售、禁運,嚴重制約了我國國防工業的發展。近年來,碳纖維在民用領域需求也逐年增加,預計2013年需求總量將突破1.3萬噸,而我國碳纖維產量僅有1000多噸,90%需求要進口,目前每噸碳纖維價格已達400萬元。自主研發碳纖維生產工藝已經成為我國國防工業和民用領域的必需。
天順的碳纖維生產線,無疑將為我省培育碳纖維產業鏈帶來巨大影響。在業內看來,能抓住碳纖維這個產業環節便能抓住該產業鏈上的『大魚』。據美國Lucintel公司(從事全球市場調研)研究稱,未來5年全球碳纖維市場將以每年13%的速度繼續增長,預計到2015年全球碳纖維市場將達到23億美元(近200億元人民幣)。記者在省工信委了解到,碳纖維產業將是我省『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的新材料產業之一。依據工信部《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工業轉型昇級投資指南》和《黑龍江省石化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目前省工信委等相關部門正在開展產業深度研究,深入挖掘資源和原料優勢,謀劃乙烯、丙烯、芳烴、C4、C5C9、碳纖維復合材料等產業鏈,加快打造石化加工新材料產業基地。今年已經謀劃了包括碳纖維產業項目在內的儲備項目90個,總投資達800億元。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天順化工的高性能碳纖維生產技術中,低溫三元成型技術、某些在線控制技術、原絲油劑的開發與應用等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在國內市場上非常具有競爭力。這條生產線正式投產後,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3億元,帶動下游產業產值達40億元。哈南工業新城已為天順化工預留了35萬平方米的建設用地助其今後持續擴大產能。黃湘龍告訴記者:『我們的目標是以天順化工為產業龍頭,利用好周邊的科研、人纔優勢,打造一條碳纖維的全產業鏈。所以,產業關聯度高、科技含量高是我們審批項目入駐園區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