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在七臺河區域發射『焰彈』 我省首次飛機人工增雪成功
2013-03-24 10:51:43 來源:生活報  作者:李佳 曲顯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3月24日訊 北國風光,萬裡雪飄。2012-2013年的北國之冬,無疑是絕美的,大而厚實的雪花每隔幾天就會飄然而至。雖然如此,黑龍江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以下簡稱:人影辦)還是接到了緊急“補雪”的請求,“這裡缺雪,請問能不能進行人工增雪,緩解我們缺水的困境。”“求助者”是七臺河桃山水庫。

資料片:飛機攜帶“焰彈”准備起飛進行增雪作業

  3月9日,一場中雪規模的降雪過程在七臺河區域及附近出現,人影辦成功實施了人工增雪,緩解水庫蓄水壓力。據悉,這是我省首次嘗試人工增雪作業。

  試飛拿到第一手資料

  桃山水庫是七臺河市唯一的水源地,去年夏天時,就受降水持續偏少影響,水庫蓄水嚴重不足,導致七臺河市城市供水日趨緊張。衛星遙感積雪監測顯示,今年入冬以來,我省大部分地區積雪充沛,但是,雞西、七臺河地區的降雪量相對較少。為了保證春季用水,雞西、七臺河地區與人影辦聯系,請求開展以水庫增容為目的的人工增雪作業。

資料片:工作人員正在做人工增雪前的准備

  人影辦的高級工程師劉星光介紹,人工增雪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很多人都知道,飛機不會選擇在大雨、大雪等惡劣的天氣裡進行起降,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機場會采取關閉的措施。而進行人工增雪的飛機如果在沒有落地之前就遭遇暴風雪,危險系數顯然會陡然增大。

  基於此,人影辦首先決定進行一次試飛。1月20日,在空管部門的大力配合下,人影辦的作業人員在周邊滑雪場開展了第一架次試驗性飛行作業。

  鮑磊曾多次參與過夏天的增雨作業,對於此次試飛,他表示:“也不是很有把握。”他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夏天作業存在危險性,比如:雷暴、閃電一旦打在機身上,將會機毀人亡。如果在高空中遭遇強烈的風切變,飛機就有可能失控,甚至垂直下降百米的情況也發生過。不過,因為多次參與過夏天的增雨作業,對可能發生的情況早已經做到心中有數,可以防患於未然。而冬季的增雪作業此前的經驗是零,所以對我們來說難度非常大。通過這次試飛,我們總結出,除了要對空氣的溫度、濕度情況考慮周全外,機場的能見度、跑道的積冰等因素也非常關鍵。千萬不能趕在降雪特別好的時候降落。”

  桃山水庫迎中雪

  有了第一次試飛的經驗,作業人員對增雪作業的“緊張感”已經不是十分強烈了,接下來,就要等待一個好的時機,而這個時機在3月9日出現了。

  3月9日受強冷暖空氣交替影響,黑龍江省自西南向東北迎來一次較大降雪過程,作業人員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決定對七臺河水庫進行增雪作業。當日10時37分,一架運12小型飛機搭載作業人員高原、鮑磊、李雪濱及兩名駕駛人員從佳木斯機場起飛,經過勃利,通過七臺河市區,然後向東飛行。在桃山水庫上空,作業人員看到空中的雲逐漸變得密實起來,適合進行催化作業。在距離地面3000米的高空,李雪斌按下電子打火裝置,“嗖、嗖……”一顆顆“焰彈”從飛機腹部兩側的發射架陸續躥出,射向雲中。與此同時,同樣攜帶催化劑的“煙條”也被點燃了。三位作業人員,各有各的分工。有的觀察雲況,記錄宏觀觀測記錄,有的通過GPS空地傳輸軟件,與地面保障人員實時交流,有的側耳監聽“焰彈”發射情況。“焰彈”、“煙條”中含有的催化劑,在雲中播撒、隨風傳播,漸漸地雲中出現了肉眼可見的小雪花。12時38分,飛機飛回佳木斯機場,此時佳木斯已經出現了降雪,落地後降雪量逐漸增大。也就是說,作業人員恰到好處地趕在大雪降落之前完成了任務。

  此次作業面積7731平方公裡,飛行航程370公裡。七臺河24小時降雪量3毫米,達到中雪量級,增雪效果顯著。鮑磊說,當時看見雪花飄然而至,十分激動,人工增雪使雲團在指定區域成功降雪。

  “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這是古時形容大雪的名句。由於人工增雪的原因,3月9日,七臺河纔有了這場關於雪花的“歡歌”。


 

  飛機人工增雪這樣實現

  很多人都聽說過人工增雨,沒想到,雪花也可以“被指揮”,那麼,人工增雪的科學原理是什麼?拋撒的催化劑對自然環境有沒有害處?

  據人影辦的高級工程師劉星光介紹,雪花一般是由水汽在小冰晶上凝華增大而形成的。冰晶在變成雪花前,總是在雲中不停地運動著。冬天的氣候條件下,雲朵中不缺少冰晶,但是它們都很輕,懸浮在空中,無法落下來。如果在雲層裡噴灑一些結晶核,促進雪晶很快地增長到能夠克服空氣的浮力降落下來,這就是人工增雪的功勞。而且,人工增雨、雪作業,對空中發展條件較好的雲具有觸發作用。一旦作業區發生降水,從飛機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雲層翻滾、雲頂下陷,利於降水維持。

  “催化劑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銀,在空氣中會迅速分解,危害性在空中已經減小了。而且,每次使用的催化劑數量很少,像這次,一共只有200克,在七千多平方公裡的作業面積內,它對土壤、環境的影響幾乎為零。”劉星光說。

  除了“增雨雪” 還能“消霧雨”

  增雨的益處顯而易見,像乾旱時進行人工增雨可以緩解旱情,而人工增雪對市民的生產生活將帶來哪些益處呢?

  劉星光說:“拿這次實施的人工增雪來說,可以緩解桃山水庫水資源緊張的情況。通過這次有益的嘗試,我們積累了經驗。如果以後在冬季再出現‘貧雪’的狀況,可以進行適當的增雪作業,以緩解旱情。此外,現在正值春季,如果森林裡雪量薄弱,將對防火不利,所以在有需求,並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對森林區域進行適當增雪,以防止火災的發生。

  科技的發展讓人驚嘆,現在的科技水平不但可以增雨、增雪,也可以“消霧”、“消雨”,減少甚至消除自然天氣對人類生產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不過,後兩項我們還處於實驗階段!”劉星光說。

  在采訪中,人影辦的作業人員問記者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原來,他們的頭發都不多。“這是職業病,在高空中作業會出現缺氧的情況,不但會使人乏困,頭發也長不密實,外省的同行也是這樣!”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