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搶佔哈爾濱1/10的飲料市場——冰城格瓦斯發酵10億產值
2013-03-25 09:28:28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吳天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5日訊 有千年歷史,進入中國150多年的格瓦斯,從未如今天這般受到關注。

 

  作為市場上唯一的發酵飲品,從2010年在哈爾濱大規模生產起,格瓦斯掀起了一場發酵飲品的冰城發酵運動。僅兩年時間,就搶佔了本地1/10的飲料市場,年產值約10億元。目前,這種“發酵”向哈爾濱以外市場蔓延的勢頭越來越強勁。

  復興

  政府推動格瓦斯迎來命運轉機

  “此前,格瓦斯走了10多年的復興路,最初是哈爾濱市政府推動的。”省焙烤和速凍食品商會會長王巳申說起格瓦斯像談自己的孩子。他參與並見證了格瓦斯十幾年來的復興。

  19世紀末,俄羅斯沒落貴族把發酵飲品格瓦斯和大列巴、啤酒、紅腸一起帶入中國。20世紀70年代,從哈爾濱到長江以北,格瓦斯生產工廠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但由於二次發酵中的爆瓶問題解決不了,格瓦斯始終難逃“小作坊出品的即時飲品”身份。

  發酵飲品的命運轉機,出現在1996年的哈爾濱。時任市政府食品辦相關負責人的王巳申提出了“政府搶救格瓦斯”的建議,當年即被市政府采納。政府撥出30萬元食品專項資金扶持原太平區團結鄉紅玫瑰飲料廠,同時成立專門隊伍開發格瓦斯項目。1996年,格瓦斯爆瓶問題成功破解,格瓦斯在紅玫瑰正式投產走上工業化生產之路。

  紅玫瑰格瓦斯5年後被收購,它在5年間培育的技術人纔此後活躍在哈爾濱乃至東北各地的格瓦斯生產廠家。10多年來,他們不斷探索、嘗試、追逐各自的“發酵飲品夢”。

  2010年,秋林裡道斯萬噸格瓦斯生產基地建成,帶來了哈市轟轟烈烈的飲品發酵運動。

  擴張

  供不應求年產量已達10萬噸

  盡管一直看好發酵飲品前景,但格瓦斯兩年來在哈爾濱的突然發酵仍讓王巳申始料不及:“僅兩年,格瓦斯就成了哈爾濱人消費的主要飲品之一,速度太快了!”

  2010年秋林裡道斯格瓦斯萬噸生產基地建成後,格瓦斯大批量的生產和供貨,喚起了眾多冰城人對這種俄式液體面包的記憶和舊愛。許多人對這種有面包味的、帶汽的飲料上了癮。

  年生產萬噸格瓦斯顯然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第二年,秋林裡道斯總投資5億元的6萬噸格瓦斯生產線開始建設。該生產線去年底建成投產。“投產至今,一直滿負荷生產仍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哈爾濱秋林裡道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與此同時,秋林食品、得莫利、佰益食品、金苹果也陸續加入格瓦斯的市場發酵運動中,千噸、萬噸級生產線生產出各自品牌的格瓦斯。兩年來,各種品牌的哈爾濱產格瓦斯在大小超市、食雜店、酒店內,與可口可樂、冰紅茶並肩立在貨架上,出現在酒水單裡。

  “到2012年底,哈爾濱年生產格瓦斯約10萬噸,產值大約10億元”,市工信委食品處處長譚濱彥說,對已超千億產值的哈市食品工業,這是個不大的數字,但卻值得珍視。因為國內飲料產業近年產量一直以超過20%的年均增長率遞增,市場廣闊,而且飲料的投入產出比優於其他食品工業。

  爭奪

  此消彼長格瓦斯挑戰碳酸飲料

  格瓦斯的成功,使發酵飲品在本地市場搶出了近1/10的地盤。

  “這是個此消彼長的市場。發酵飲品搶一塊地盤,其他飲品就可能丟一塊。”譚濱彥說。

  王巳申說,發酵飲品的近身對手是碳酸飲品。因為兩者都注入了二氧化碳,對喜歡喝帶汽兒飲料的人來說,碳酸飲料不再是唯一選擇。用“大面包、麥芽糖、酒花”發酵制成,無添加劑更健康,是格瓦斯被看好、迅速在市場發酵的重要原因,也是其在市場爭奪戰中,打擊飽受“損害健康”詬病碳酸飲料的王牌。

  征戰已經開始由哈爾濱向長江以北蔓延。2011年秋林裡道斯以“打造中國發酵飲品第一品牌”為目標,注冊6000萬元成立哈爾濱秋林飲料有限責任公司,並在天津組建合資分廠。目前,秋林格瓦斯的營銷網絡已覆蓋東北三省、華北五省以及京津地區。

  2013年初,飲品大鱷娃哈哈隆重推出娃哈哈格瓦斯。發酵飲品與其他飲品之間、發酵飲品之間的大規模征戰,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李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