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3月26日訊 看生產日期,保質期,小心別買到過期食品!如今不少市民已經學會了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選購方法,然而,近期,記者跟隨我市工商部門、食安辦檢查時,查實幾起篡改食品生產日期案件。調查案件期間,專門收集過期食品然後涂改的涉嫌者竟表示,偽造、涂改生產日期是食品行業的潛規則!
記者諮詢監管部門、查詢了網上資料發現,諸多案例顯示,虛標生產日期是生產商、經銷商乃至銷售終端都敢玩的“把戲”,有些超市甚至屢教不改。市消協稱,過期食品意味著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會沒有保證,雖然過期食品吃了不是百分百會出問題,但過了保質期,吃出健康問題的幾率就會高很多。無論是廠家還是經營者虛標生產日期,都放大了食品安全隱患,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食用過期產品,很可能對消費者健康造成損害,甚至出現食物中毒現象,消費者權益受到嚴重侵害。
利益驅動是根本
食品一旦過期會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潛在或突發的危害,如此基本的健康常識,企業、經銷商乃至零售商為何置食品安全於不顧?
一位曾被處理過的陳姓違規者表示,企業積壓食品多了,賣不出去,極易導致過期,為了減少企業的損失,避免召回產品的成本和壓力、影響,虛標生產日期是最簡單,最沒有技術含量的辦法。最終的經營者,大超市也好,小超市也罷,也不願意承受換貨、處理、銷毀的麻煩及經濟損失。可以說,虛標生產日期全是利益驅使。
現在,生產日期“改頭換面”的標碼打印,主要分為噴墨和激光兩種。噴墨打印較激光價格低、效率高,但這種標示使用酒精等有機溶劑就能擦掉,如印在塑料包裝上,甚至用手也能擦掉。基本上,有打印機,手動打碼機、能擦日期噴碼的香蕉水等物品,生產日期修改就可以輕松完成。
鑽法規空子打擦邊球
生產日期隨意標注在食品包裝上,格式也不統一。記者查詢了2004年發布的國家標准《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後發現,這一標准並沒有規定生產日期的具體標注方式和標注的具體位置。市工商局食品監管相關負責人表示,生產日期標示的位置、排列順序,以及顏色規定得再具體一些,虛假標注就會增加難度和成本。律師姜玉祥也表示,法律無具體規定,違法違規者正是鑽了法律的空子,逃避違法責任。按照《食品標識管理規定》,偽造或虛假標注食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先是責令限期改正,處以5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纔依法規處理,顯然,這對一些大企業來講,違法成本過低。
市工商局食品監管相關負責人指出,虛假標注生產日期,應該不只是食品包裝的范疇,而應是食品安全問題,應當以《食品安全法》進行處罰,貨值金額達到一定程度,應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應處以吊銷許可證。懲處更有震懾力,是監管的關鍵。另外,我市食安辦也表示,一些“專業戶”行為十分隱秘,游離在各部門分段監管縫隙之外,成為監管盲區。國家機構改革後,食品監管職能放在一個部門完成後,食品監管力度,針對性、科學性會更強,把整個監管重心前移。同時,食安辦還建議,如果一些法規更具體些,比如生產日期用大字、粗體,醒目,混合色等,消費者容易查看辨別,造假也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