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候鳥結伴回家 牡丹江跨江橋成觀鳥平臺
2013-03-27 08:53:39 來源:生活報  作者:王曉丁 李吉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3月27日訊 經過漫長的冬天,候鳥們終於回來了!據悉,受去年冬天嚴寒天氣和降雪量大的影響,我省候鳥遷徙期比往年晚了十來天。為迎接這些遲歸的老朋友,我省各地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牡丹江飛來近百只候鳥。

  聚集牡丹江“歇腳” 跨江橋成觀鳥平臺

  近日,牡丹江市東四跨江橋附成了攝影愛好者的聚集地,近百只野鴨江中嬉戲的場景為春天帶來了勃勃生機。據牡丹江愛鳥人士周先生介紹,從10日起,20多只綠頭鴨和幾只蒼鷺陸續飛來,23日一早,又飛來一大群花臉鴨,大概有六七十只。為此,當地媒體發出愛鳥倡議,希望市民觀鳥時不要驚擾鳥兒。

  興凱湖建能量站 讓候鳥吃飽喝足

  21日,又有一大批候鳥雲集興凱湖。“截至目前,我們已經監測到了2萬多只雁、鴨類,現在每天陸續都有遷徙的鳥到此棲息。”26日,黑龍江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了解,每年春天,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有幾十萬只遷徙鳥類從日本諸島、朝鮮半島以及長江中下游遷徙路經這裡。目前,保護區管理局除派專人死看死守,還聯合邊防官兵對鳥類棲息的重點區域進行不定期巡邏,制止和打擊各種濫捕濫殺和非法買賣鳥類行為。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紀檢監察室主任尚爾崢告訴記者,興凱湖是亞太地區鳥類遷徙的大通道,近年來受氣候和環境等因素影響,興凱湖保護區濕地逐漸退化,候鳥在遷徙過程中因難以補充食物,導致體力匱乏,鳥類遷徙大通道受阻。為此,興凱湖保護區管理局籌集大量鳥食,建立了若乾個投食點,並通過生態補水,增加鳥類遷徙棲息地面積,努力建設亞太地區最大的鳥類遷徙能量驛站。

  據悉,“2013黑龍江·雞西興凱湖國際春季觀鳥節”現已拉開序幕,游客可到此觀鳥攝影。

  洪河保護區 為東方白鸛置“婚房”

  據悉,我省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東方白鸛新建的35個人工鳥巢投入使用。至此,洪河保護區20年來累計搭建人工鳥巢183個,為350對東方白鸛提供了“婚房”。據了解,東方白鸛每年3月下旬從越冬地回遷至保護區,天氣、降雪等不利因素直接影響東方白鸛築巢繁殖。為此,科研人員根據東方白鸛的生活習性,為它們搭建了人工鳥巢,確保了該種群數量逐年攀昇。

  我省林區 加強野外巡護和看守

  26日,記者從省森工總局獲悉,目前我省林區進入候鳥春季遷徙期,省森工總局要求各下屬林業局將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與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列入重要工作議程,加強野外巡護和看守,做好相應的野外救護准備,並開始加強對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經營利用場所的執法檢查,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