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光盤行動』開展2個月餐廚垃圾減少大半 十年養豬戶要轉行
2013-03-27 09:31:53 來源:生活報  作者:魯明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3月27日訊 “拒絕剩宴、倡導光盤”,今年1月25日,本報吹響了厲行節約、杜絕浪費的號角,1000多家餐飲企業先後簽下“光盤軍令狀”,消費者在網上發出1600多條公益標語,響應本報“光盤行動”。許多餐飲企業負責人表示,隨著“光盤行動”逐漸深入人心,就餐浪費的情況少了,每天的餐廚垃圾更是少了一半還多。

記者與養豬戶李輝體驗收泔水

  “過去一天能收5大桶泔水,可現在只勉強能收到兩桶。”“光盤行動”後的變化,在哈市道外區東風鎮養豬戶李輝身上反映得更加明顯。李輝養豬10多年,每天近百頭豬的食糧,大部分都是他晚上從飯店收回來的泔水。如今,李輝要再“多養幾頭豬”的想法已經被打消,而且有了轉行的想法。“賣完這60多頭豬就不再養了,現在養豬還真不如到外面打工掙得多!”餐廚垃圾情況究意如何?25日晚,記者跟隨李輝一連跑了6家飯店收泔水,體驗到“光盤行動”後的巨大變化。

李輝在收泔水

  “過去收泔水太容易而且全是‘硬菜’”

  25日20時30分許,再一次接到飯店老板打來的“催促”電話後,李輝纔開著小貨車出門。車上的5個藍色塑料桶空空蕩蕩的,“今天是周一,去吃飯的人肯定不多!”一路上,李輝盤算著如果收的泔水不夠,怎麼纔能讓他的豬吃飽。實際上,最近兩個月,李輝一直被這樣的問題困擾著。

  “如果時間回到兩個月前,我每晚出門轉一圈,都會拉著滿滿一車泔水回來。這些泔水可全是‘硬菜’:鍋包肉、魚香肉絲、餃子等應有盡有,肉類食品最多時能佔到一半以上。我以前養100多頭豬呢,現在只養了60多頭。這些豬飽餐後,大桶裡剩下的泔水還會裝到小桶裡,再以一桶40元的價格賣給附近一些零散的養豬戶!”李輝回憶著。

  但現在這樣的“生活”被徹底改變了!兩個月後的今天,不要說再賣給附近鄰居,就連自己家的豬都吃不飽了。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就連收回來的泔水也“變了味”,“以前一桶泔水,乾的最少有半桶,可現在基本一桶都是湯湯水水了。”李輝說。

  “如今泔水少了一半多而且乾貨少了”

  21時整,李輝來到南崗區一曼街上四川仁火鍋店。下車後,他挑起扁擔、拎著兩個小桶直接走進後廚。飯店的服務員見到他熱情地打著招呼,他則直接問:“今天怎麼樣啊?多不多?”看到對方微笑著搖搖頭,李輝知道在這裡又是“沒什麼收獲”。

  記者跟著他來回進出了三次:6小桶,這家火鍋店的泔水基本就都收淨了。記者看到,倒進桶裡的泔水,基本上都是夾雜著菜葉的湯湯水水,肉類食品並不多!“以前在這兒最少要收12小桶。”李輝說,可如今回收的泔水,還不足以前的一半!

  隨後,李輝又前往附近一家烤肉店,原以為這裡會多一些“硬菜”,但實際上仍舊不理想,收上來的基本都是一些骨頭、菜葉等。

  接著,記者跟隨李輝從南崗區來到道裡區、再到南崗區,總共走了6家飯店,包括火鍋店、餃子館、烤肉店等。一圈下來,李輝車上的5個大桶,只裝滿了2個。

  “之前只要走三家飯店,最少會收滿兩大桶,但現在僅能收一桶。”從李輝的家裡出發再回去,整個過程大概用了兩個小時。“現在出來一次油錢等成本費用基本就在200元,再這樣下去就要入不敷出了!”李輝說。

  “不管咋說,節約是件大好事”

  實際上,李輝現在就已經不願意再到飯店收泔水了!在以前,像李輝這樣的養豬戶,為了搶奪飯店裡的泔水,他們都是一個勁兒地討好飯店,擔心“肥水”留給了別人。可如今“位置倒了”。每天晚上從7點多開始,李輝就會接到飯店打來的電話,希望他盡快來收泔水。每到一個飯店,從老板到服務員都是滿心歡迎的,生怕他“明天就不再來收了”。

  記者跟隨走訪飯店的過程中,服務員普遍反映,現在將剩餘飯菜打包的客人較以前確實明顯增多,由此產生的泔水少了很多。“以前客人用餐快結束時,往往抱著‘再吃點’的想法,將一些剩肉倒進鍋裡,可實際上基本‘吃不動’了,由此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四川仁火鍋店的服務員王冬雨說。“但現在,這樣做的客人少了很多。”王冬雨說,“光盤行動”開始後,顧客在點餐時就“量力而行”,要求打包的明顯多了起來。

  “我知道現在的‘光盤行動’,全社會都在倡導節約!”25日晚,記者在跟隨李輝回收泔水的過程中,雖然他一直在不斷抱怨,但是他也承認,“不管咋說,節約還是件大好事!”

  背景資料

  據統計,哈市如今共有7000多家餐飲企業,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足有500噸,折合成原料成本高達250萬元。這500噸剩飯剩菜相當於50萬人口一天的口糧。其中,大量餐廚垃圾被城市周邊零散的小養豬戶收走,成為“泔水豬”的主要飼料。自1月25日本報聯合省餐飲連鎖協會開展“光盤行動”以來,加入到“光盤行動”聯盟的餐飲企業已有1000多家,已經總計節約了300萬斤食材。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