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27日訊 乍暖還寒,近日,記者來到黑龍江省大慶市,在這座城市裡體驗消防“網格”給小區居民帶來的便利,感受大慶如何做到“全警消防”帶動“全民消防”的歷程。
大慶“高科技”助推消防社區“網格化”管理。東北網記者 岳雲雪 攝
作為黑龍江省率先建立火災隱患直報系統的城市,剛進入奧林社區,地面上隨處可見的消防標識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裡的“網格長”賈大姐自豪地告訴記者,只要有路就有消防標識,居民遛彎時就把安全潛移默化地記到心裡。記者隨著賈大姐來到奧林居委會辦公室,在這裡紅、橙、藍、綠等顏色的格子畫了一牆,原來這面牆是小區的網格劃分圖,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網格片區,對應的是不同的網格長,社區內所有建築和場所均納入管理。
賈大姐打開電腦,看了當天的工作流程:走訪奧林轄區第5網格區,進行消防安全檢查,確保設施配備完善,人員聯絡到位。
走出辦公室,賈大姐系上圍巾領著記者開始了巡檢工作。“大姐,你每天都檢查你負責的網格啊?家人支持你的工作嗎?”“雷打不動的檢查負責的區域,開始家人也不支持,都說天冷路滑怕我摔跤,而且社區聘請的‘網格長’也不給錢,但看到這項工作確實關乎各家各戶的安全也就值了。”說話間來到了賈大姐負責的D03號樓,賈大姐熟練地打開防火門走進樓道內,挨個樓層檢查。
9樓樓道內堆放了很多建築裝修材料,賈大姐馬上在樓層內挨家挨戶敲門詢問,確定是901室居民的物品,她立即拿出大慶市消防支隊給配備的新武器——觸屏手機,將發現的問題上傳給社區。接到指令的社區居委會主任劉鴻蓮第一時間查詢戶卡,找到電話號碼並聯系了住戶劉大媽,要求其立即將建築材料移走。
在檢查中不時有群眾熱情地和賈大姐打招呼。王大爺知道記者來采訪後,豎起了大拇指說:“社區和消防部門經常來給我們培訓,原來根本不知道滅火器怎麼用,著火了怎麼自救,現在都會了。我們社區消防宣傳的觸角已經延伸到每個居民家裡。”
劉鴻蓮說:“我們社區有32名網格長,每月對轄區內的物業管理單位、駐區單位、個體工商戶、各樓宇開展一次全面的消防安全檢查,對發現的火災隱患,及時督促隱患單位場所進行整改,保障社區消防安全。通過網格化的劃分管理,整個社區沒有死角,每個網格都有直接的負責人,及早發現,及早排查,及早給予解決,最大限度地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據了解,在大慶市的火災隱患直報系統設置中,當小網格長發現火災隱患卻處理不了時,可通過手機上的軟件將信息傳達到中網格長的手機上,由社區主任處理,社區主任如果依然處理不了,可上報到街道,直到問題解決。如果涉及執法問題,各級網格長可以聯系相應級別的公安部門,整個流轉過程和處理結果都將被火災隱患直報系統全程記錄。電子社區“網格化”管理系統主要包括三維虛擬社區、火災隱患上報及處理、應急突發事件處置、火災隱患的查詢統計分析、共享知識庫和公眾投訴舉報平臺6個子系統。系統設置中,電子社區網格在日常巡查“工作”時,如發現火災隱患,就會利用智能手機軟件或計算機登錄電子社區“網格化”管理系統上報火災隱患,包括火災的文字描述、圖片及視頻等資料。最重要的是,該系統還可利用應急處置功能,迅速啟動應急處置預案,並在第一時間快速通知消防、公安、醫院等部門控制現場,同時還會通知所屬社區和物業等相關人員立即到場,協助其他部門完成搶救工作。
大慶市公安消防支隊政委張文傑告訴記者,大慶市民政部門按照屬地管理、行政履責的原則對轄區實施三級網格管理,以街道為“大網格”,以社區為“中網格”,以居民片區為“小網格”。而消防網格化管理模式——社區網格化管理,在民政部門的“三級網格管理”的基礎上,建立起由公安分局包“大網格”、社區警務隊包“中網格”、社區民警包“小網格”的消防警務網格管理體系,將每一名社區民警按照消防警務網格劃分的責任區域與民政劃分的網格單元相接軌。在這三級網格中,分別明確了各級網格的責任人任務,全面構建起層層有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負其責的消防管理模式,形成了公安機關專門力量與街道社區的群眾社會力量齊抓共管消防工作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