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27日訊 每塊500元買來的“袁大頭”,一鑒定纔知都是贗品,實際價格還不到50元。本想收藏“袁大頭”的市民邱先生,一不小心成了“冤大頭”。

市民邱先生買到的贗品“袁大頭”
邱先生今年40多歲,平時就酷愛收藏。2011年年底,他在道外區同記古玩市場遇到一位老人要轉讓“袁大頭”。老人告訴他,這些錢幣都是祖傳的,由於著急用錢纔不得已要賣,每塊500元,而當時袁大頭的市場行價都在600多元,邱先生覺得很劃算,就買了20多塊“袁大頭”。

到了今年3月份,邱先生拿著“袁大頭”前往北京准備出手,但一連走了多家古玩市場,均被告知這些銀元是贗品。一位文物鑒定家告訴邱先生,他買的錢幣實際上年限還不到10年,更不是純銀的,而是黃銅度了幾層銀,實際價格連50元都不到。回到哈爾濱後,他再次找到了當初那位老人,但由於交易時並沒有相關憑據,邱先生很難維權。如今,這二十多枚“袁大頭”讓邱先生體驗到了成為“冤大頭”的經歷,這讓他更理解了一句話:“收藏市場,投資需謹慎!”
責任編輯:強銳